夏天炎热,汗多是正常的,可宝宝汗如雨下,看起来就不太正常了。一直在育儿路上小心翼翼的新手麻麻看见“挥汗如雨”的汗宝宝不免胆战心惊:宝宝爱出汗是病吗?是缺钙?还是体虚?
大汗淋漓是病吗?生理性盗汗VS病理性盗汗
很难单从“汗多”这一个症状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了。其实宝宝汗多,是有“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不同情况的,到底是正常还是生病,要从宝宝出汗的具体时间和表现来判断。
生理性盗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生活中大部分的宝宝盗汗都属于生理性盗汗,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引起生理性盗汗的原因,除了气温过高、穿太多、盖太厚等“外部因素”外,主要跟宝宝自身身体发育有关。
1)宝宝“含水量大”:
宝宝的皮肤看起来水水嫩嫩的,因为他们确实是“水做的”。刚出生的宝宝体内含水量高达85%,而成人则只有60%左右。含水量大自然也容易排出更多汗液,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2)“抑汗”神经不发达:
人体可以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但婴幼儿的这种控制汗液分泌的植物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导致宝宝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好,所以容易出现“挥汗如雨”的情况。
3)宝宝新陈代谢旺盛:
宝宝正处于飞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即使安静时或者睡着了,体内的新陈代谢仍然在激烈地进行中。加上宝宝好动,运动量大,体内积蓄了大量的热量,只有靠出汗来调节体温。
既然生理性盗汗是正常情况,为什么还要护理?虽然生理性盗汗不是病,但出汗过多水分流失容易引起脱水,汗液湿透了衣服若不及时擦干容易着凉感冒,本来没病却因为没有护理到位而导致了疾病,那实在太“冤”了!所以家有汗宝宝的家长,务必做好宝宝出汗后的护理。
控制室温:对宝宝而言,26℃是最舒适的温度,家长最好能够将室温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温过高造成宝宝出汗过多。
衣被要适度:宝宝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一般情况下比成人穿少一件衣服是比较适合的。判断宝宝衣服被子是否合适,可以摸一下宝宝的后背,如果是暖而无汗,就说明穿的合适;如果摸起来有汗,就说明穿的有点多了。
出汗后及时擦干:宝宝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否则沾湿了衣服,容易着凉导致感冒。尤其要注意的是,宝宝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这时若突然进入空调房或吹风扇,身体会出现应激性反应,毛细血管收缩,更容易导致感冒或肠胃不适等症状。
及时补水:宝宝比成人出汗量更多,尤其是夏天,好动的宝宝常常汗如雨下,这时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因为出汗过多,会带走宝宝体内的水分、盐分和微量元素,可能造成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病理性盗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病理性盗汗的宝宝,除了出汗过多以外,往往还有其他一些不正常的表现,例如睡不安稳、身体发育迟缓等,建议医院就医。而病理性盗汗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个:
佝偻病: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致的,除了表现为出汗多以外,患者还会有频繁夜惊夜哭、囟门大、枕秃、鸡胸、O型腿等症状表现。
低血糖:有的宝宝“汗如雨下”的同时,还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的症状,那就要考虑低血糖的可能了。
服药后出汗:有些药物服用后会出现出汗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退烧药。一般宝宝发烧超过38.5℃时需要服用退烧药,而服药后出汗是降低体温的一种途径,只要药效过了,宝宝退烧了,这种病理性的盗汗自然就会好转。
身体虚弱:体虚的宝宝确实可能出现汗多的症状,如营养不良、贫血、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宝宝,除了汗多以外,还常常伴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慵懒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宝宝出现病理性盗汗,最根本的还是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是佝偻病引起的多汗,就及时补充为维生素D和钙;是低血糖引起的,就尽快帮助宝宝提高血糖浓度……疾病治好了,汗多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下面主要针对体虚引起的病理性盗汗,介绍一下这种情况的饮食疗法。
泥鳅汤:泥鳅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尤其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因的小儿盗汗的宝宝食用。将泥鳅3-4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沸即可饮用。病理性盗汗的宝宝一周喝2-3次即可有效改善汗多的情况。
山药汤:宝宝体虚多汗,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很可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妈妈可以给宝宝做山药汤、山药粥等食用。山药具有健脾补虚,滋肾养胃等功效,宝宝服用后脾胃功能得到改善,身体越来越强壮,所以虚汗多的毛病也能够有所改善。
黄芪红枣汤: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改善表虚的功效,而且性状温和,是适合宝宝食用的一种中药材。宝宝由于身体虚弱出现盗汗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可用黄芪15克、红枣20个,加适当的水,文火煮1小时左右,体虚的宝宝饮用后能够对盗汗的现象明显改善。
温馨提醒--
宝宝睡眠出汗的各种症状分析
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
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
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素材来自妈妈网)
要了解“宝宝辅食添加哪些可以祛湿”
请戳最底下“阅读原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