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小支气管持久不可复性扩张。患者多为男性,60岁以上多见,但大多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时期,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密切。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最常见于感染之后,支气管壁的破坏与阻塞是本病的发生基础。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多见于左肺下叶的段支气管,病变的支气管呈柱状、梭形或囊状扩张,可直抵胸膜下,支气管腔内常含有黄色或黄绿色、带血的渗出物,有臭味;晚期,支气管壁增厚;病变严重者,支气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与软骨均遭破坏,周围肺组织纤维化、肺气肿。镜下观:
1.粘膜水肿,上皮脱落与深浅不等的溃疡,管壁有许多慢性炎细胞浸润与肉芽组织增生,粘膜上皮可以化生。
2.平滑肌、弹力纤维与软骨减少,有的完全消失。
3.病程长者,支气管壁与周围的肺组织可发生纤维化、可有上皮化生。
三、病理与临床联系
1.咳嗽、咳痰,晨起痰多,痰为脓性,有臭味,静置分三层;
2.大量咳血;
3.慢性感染中毒症状;
4.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肺脓肿、脓胸与肺炎等;
5.X—ray碘油造影可显示扩张支气管的部位及病变情况。
四、并发症
肺气肿、肺心病、脓胸、脓气胸。
扩张的支气管难以恢复,有时需手术治疗
肺气肿
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过度充气和膨胀,并有肺泡壁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㈠病因与发病机理
1.阻塞性通气障碍;
2.细支气管支撑组织的破坏;
3.α-抗胰蛋白酶(α-AT)缺乏。
㈡肺气肿的类型及特点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
⑴小叶中央型:远端的Ⅰ级或Ⅱ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扩张位于肺小叶的中央区。
⑵全小叶型: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弥漫扩张伴破坏、断裂,有时肺泡过度扩张互相融合成大气肿囊腔。
2.间质性肺气肿由于肺突然高压造成肺泡间隔或细支气管壁破裂,空气进入肺间质。大体可见气体在小叶间隔与脏层胸膜连接处排列成串。
3.老年性肺气肿老年人的肺泡弹力纤维减少。
4.代偿性肺气肿多见于肺萎陷灶和实变灶周围。
㈢病理变化
肉眼观:肺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肺组织灰白,表面可见肋骨压痕,质地柔软,弹性降低,指压留痕,切面似海绵状。镜下观:肺泡弥漫性过度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肺的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小动脉内膜纤维增生肥厚,相邻的肺泡过度充气、破裂,可融合成大泡。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常伴有慢性炎症。㈣病理与临床联系
主要症状是气短。患者可出现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等甚至可以发生肺性脑病。严重肺气肿者,可出现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X线肺部透亮度增加。
㈤结局
可继发肺源性心脏病,个别病例可发生自发性气胸。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