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小周,今天我们讲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四讲的内容,佝偻病。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主要是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而在老年人中,VD缺乏导致的则是我们昨天讲的骨质疏松。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维生素D和钙剂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知识点:
第五节佝偻病
维生素D是生命必须营养素,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包括:①促进钙和磷从肠道吸收②促进钙、磷肾脏的重吸收③促进钙、磷从骨骼释放入血,甲状旁腺激素起协同作用。
佝偻病相关知识点概览
一、
临床特点
病因:维生素D缺乏①来源不足:如日照不够;②吸收不良;③转化障碍:如肝肾疾病;④需要量增加:如早产儿;⑤药物因素:如某些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
孕妇:先兆性流产、胎儿脑、骨及免疫功能发育障碍
小儿:低钙——抽搐、枕秃骨软化——X/O形腿、方颅、鸡胸、漏斗胸、骨畸形
二、
药物防治
维生素D
1.预防——预防为主时间:为出生后15日起至18岁;剂量:每日补充维生素D~IU。
2.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口服剂量:~0IU/d(50~μg/d),1个月后改为维持量肌注维生素D3:30万IU(μg),1次性,1个月后改为维持量
钙剂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钙的摄入量为:0-6个月mg,1-3岁mg,4-10岁mg,青少年0mg,孕妇和乳母0-mg。首选口服钙——如碳酸钙D3片剂等
2.重症患者(抽搐)治疗:(1)6个月以下、有过手足搐搦者——先给钙、再给VD肌注VD3的前3天应该合用10%氯化钙5ml,tid,稀释后口服,3~5天后改为葡萄糖酸钙,防止高氯性酸中毒。(2)因血钙低出现抽搐时——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2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速度要慢,防止由于血钙骤升引起的心跳骤停
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一)用药注意事项1.维生素D中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维生素D3的毒性比维生素D2大10~20倍。高风险人群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淋巴瘤以及服用噻嗪类药物。需要充分询问进食情况及用药史,避免重复用药引发维生素D中毒。2、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乏力、血压增加、头痛、易激惹、恶心、呕吐、多尿、间质性肾炎,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血钙可确诊。
维生素D中毒后处理:①立即停止维生素D及其强化食品和钙剂,停饮牛奶改饮豆浆。②泼尼松2mg/(kg.d),口服。③降钙素50~U/d,肌注。④二膦酸盐。
充分补充水分以加速钙排泄。
3、3个月见效,6-12年治愈。已经发生的畸形不能恢复。
4、吸收不良和代谢异常者治疗原发病很重要,可以补充2-3倍的常规剂量的维生素D。(二)患者教育
补充维生素D需要补充钙剂,且光照可以使维生素D合成增加,促进骨钙沉着。此外从围产期就应该预防维生素D缺乏,推荐孕妇补充剂量为IU/d。
练习题:
1、过量服用维生素D所发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骨骼发育不良或骨软化
B.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
C.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D.横纹肌溶解或肌痛
E.高尿酸血症或疼痛
2、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和乳母每日钙元素摄入量为:
A.-0mg
B.50mg
C.mg
D.-mg
E.0-1mg
答案与解析:
1、B
维生素D可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过量服用会发生中毒,导致血钙过多,临床表现为乏力、血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口渴、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多尿、间质性肾炎,肾结石(B对)。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或骨软化(A错)。维生素D或钙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或骨折(C错)。骨质疏松症或骨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药物因素有降脂药、β2受体激动剂、苯丙胺类(D错)。高尿酸血症或疼痛常见于痛风(E错)。
2、E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钙的摄入量为:0-6个月mg,1-3岁mg,4-10岁mg,青少年0mg,孕妇和乳母0-mg。
小周药师说:
今天内容不多,可以说是昨天部分的内容再进行详细讲解。佝偻病就是缺维生素D、缺钙的青少年的表现,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表现。钙剂服用时间在昨天结尾,今天我故意没写,大家忘了请翻到昨天的内容再看一下。此外,钙剂需要的剂量和补充的剂量都需要记住,这个在18年执业药师考了三题,所以剂量问题还是需要重视的。此外,维生素D中毒引起的症状需要注意,胃肠道、泌尿系统的表现都要记住。
小周药师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