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1岁。
主诉:躯体、右上肢、双下肢痉挛进行性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因髋关节病医院住院,拟做髋关节置换,因术前需输血先纠正贫血(血红蛋白65克),输血后出现高热,对症处理后发热消褪,于第二天再次输血20分钟后再次出现高热,并出现躯体抽搐、四肢痉挛,立即终止输血,并给予对症处理,相关症状消失,未再做髋关节置换,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仍间断出现四肢痉挛,约每周发作一次,需扶手杖行走,生活自理,之后间隔越来越短,症状进行性加重,于5月前开始痉挛明显加重并肢体挛缩,轻微刺激身体任何部位即可引起严重躯体及右上肢、双下肢痉挛,不能行走,不能平卧,医院医院就诊拍颅脑CT及四肢X线片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均未明确,现来我院就诊住院。
既往史:患者自小行走即有右下肢跛行,四肢各关节活动均轻微受限,可从事一般劳动,劳动量不大。5年前摔伤后右髋关节疼痛,跛行加重,经多方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劳动量较前减少。
月经史:绝经,但应用血塞通后仍会出现月经。
生育史:生育2女,均健康,无类似病症。
家族史:姊妹4人,2姐均有类似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其中1姐已做双宽关节置换。1哥健康。
专科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身高cm。
短颈,胸腹稍彭隆,四肢各关节均有轻度畸形,活动受限。
全身皮肤感觉正常,左上肢肌力3级,右上肢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肉挛缩,腱反射亢进,刺激任何部位均可诱发躯体及右上肢双下肢痉挛,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阳性。
影像:颅脑CT无异常。其它影像如下:
诊断:1、齿突不连、寰枢关节脱位。
2、高位颈脊髓病(痉挛性瘫痪)?
3、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4、双侧髋臼发育不良(右髋关节脱位)。
5、贫血。
治疗:
因需前路松解,且因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寰椎弓根细小、侧块很薄不规则、枢椎左侧椎动脉高跨,椎板很薄,考虑手术困难较大,特请北医三院王超教授会诊,于年11月26日来我院手术,手术顺利。手术: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术、后路寰枢关节融合术
术中右侧寰椎侧块穿刺在最佳位置(寰椎侧块中心)时手锥不稳定,釘道不可靠,只好向上穿刺,试图增加釘道稳定程度,故而进入了寰枕关节,但很结实。由于对侧椎动脉高跨严重,枢椎椎板钉的固定强度较差,右侧的寰枢侧块钉板固定起主要固定作用,固定牢靠是首选,左侧采用钉棒固定。(术后1周CT复查影像付下)
术后痉挛症状减轻,可平卧睡觉。
若半年后症状好转明显,植骨融合成功,可以将内固定去除,恢复寰枕关节的正常活动。
年11月26日手术
术后一周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