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脊柱科主任王存平团队成功为一位颅底凹陷症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脊柱科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在鲁南地区名列前茅。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复杂的颅颈交接区骨性结构畸形,表现为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打孔平面,压迫脑干及脊髓,且多合并寰枢椎脱位、寰枕融合、Kleip-Feil畸形、Chiari畸形等相关情况,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极高。治疗上以后路枕颈融合术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该类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誉为“脊柱外科的皇冠”。
患者男性,66岁,因“四肢麻木无力”就诊于我院,入院时呈现不完全截瘫状态,四肢肌力差,无法坐起及行走,仅能卧床生活,且合并大小便失禁,生活质量很差。入院后经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患者患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关节融合、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变性,病情复杂。
图1术前X线
图2术前CT
图3术前MRI
颅底凹陷症通常导致颅后窝和上颈部椎管有效空间缩小,颈延髓受压,故治疗目的在于给予复位融合固定,恢复脊柱稳定,减轻延髓受压。王存平团队术前进行了充分准备,经过缜密的方案分析,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制定出颈后路寰枢关节复位椎弓根钉棒固定+枕颈融合+C3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后患者小便功能恢复,2天拔除引流管下地,四肢活动较前灵活有力,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术后一个月来院复查,大小便功能恢复正常,可以坐轮椅,并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锻炼。
手术前后X线对比
手术前后CT对比
术后一个月来院复查
先天性颅底凹陷常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因轻微创伤、跌倒,促使脑干或脊髓受损。其他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异常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呼吸肌功能衰减常常使患者感觉气短,说话无力,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呼吸抑制,睡眠性呼吸困难等。
颅椎外科手术为脊柱科高风险手术。颅椎内有高位颈脊髓及延髓,一旦手术中受损,则会造成患者四肢瘫痪及呼吸功能衰竭;且寰枢椎与椎动脉关系密切,手术中稍有损伤,极易造成脑供血不足。此类手术多年医院开展。
我院脊柱科在王存平主任医师带领下,勇攀医学高峰,近几年完成数十例复杂上颈椎手术,让枣庄百姓在家门口即可治疗复杂脊柱疾病。
图文丨脊柱科编辑丨张秀娟审核丨俞淑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