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在刚出生几天后,
变成了“小黄人”,
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
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会在一段时间内消退,
而病理性黄疸却代表宝宝身体存在疾病,
需要及时治疗。
那么,该如何区分宝宝的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呢?
我们听医院新生儿科专家的详细解读。
生理性黄疸
1~2周消退个别宝宝时间会延长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的1-2周消退,早产儿则需要3-4周才能消退,有的宝宝在喝了母乳后,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消退时间比较长,需要2-3个月,绝大多数母乳性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对宝宝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艾丽斯儿科专家建议,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喂养量,并给宝宝服用益生菌,调整胃肠功能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在有阳光照射的温暖的房间内,尽量让宝宝裸体晒晒太阳,注意保护好眼睛,避免腹部着凉,这种弱光疗方式也可以帮助黄疸的消退。
病理性黄疸
宝宝伴有一些不适症状
需要医生结合临床指标综合判断
病理性黄疸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它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持续时间长,程度较重,范围比较大,同时还伴有宝宝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拒乳等症状,医院查明病因,根据病因和胆红素的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两者如何区分?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生理性黄疸始终是一个“排除性诊断”,由于个体差异、种族、地区、遗传以及喂养方式等影响,迄今不存在统一标准。
通常定义为足月儿胆红素低于12.9mg/dl,早产儿低于15mg/dl,就属于生理性黄疸。但是临床发现,有些早产儿即使血清胆红素低于15mg/dl也会发生胆红素性脑病,所以现在都以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水平来进行评估。
85%的足月儿和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只有不到10%的新生宝宝胆红素会超过12-15mg/dl。
临床上区分黄疸的性质主要是看宝宝的表现是否正常,病史中有否宫内窘迫或难产窒息情况,是否有母子血型不合或传染病史等,喂养史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再加上胆红素的动态测定值等情况来综合评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