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手指关节脱位
儿童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半脱位症状
左关节半脱位
双侧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吧

临床研究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7医院收治的45例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60~73岁,中位年龄65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8例,B级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肺气肿1例。

结果围手术期给予加强护肝,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严密控制血压、血糖。1例患者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急诊LC,其余均行择期LC。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7%(3/45),中转开腹原因为出血、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术后2d腹腔出血,给予凝血酶+维生素K1治疗4d后好转;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腔隙性脑梗死,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漏、胆道损伤、出血及周围器官副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加强护肝,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中精细操作,控制出血,及时中转开腹,尽量避免行急诊L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创伤小、切口小、愈合快,已成为胆囊结石的治疗首选。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常伴肝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行腹腔镜手术风险高。本研究分医院肝胆外科采用LC治疗的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LC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7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5例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60岁;术前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有手术指征的急、慢性胆囊结石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腹腔镜手术。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60~73岁,中位年龄65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8例,B级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肺气肿1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二、手术操作

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下一切口可视下建立气腹,并置入10mmTrocar作为腹腔镜观察孔,观察肝硬化程度,胆囊的大小、位置、炎症程度及是否与周围组织粘连,根据肝硬化及胆囊的情况决定其余操作孔的具体位置,行三孔或四孔法LC。术中首先解剖胆囊三角,电凝钩游离前、后胆囊三角,解剖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可吸收夹夹闭胆囊动脉并离断,随后于胆囊管近、远端分别上可吸收夹及钛夹后剪断。顺逆结合法完整切除胆囊,胆囊床彻底止血。术中根据情况于胆囊床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

结果

一、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加强护肝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本组患者中6例术前TB升高,除给予护肝、退黄等治疗外同时行MRCP检查,排除梗阻性黄疸。14例术前凝血功能轻度异常,2例PT明显延长,术前给予改善凝血功能,并少量多次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复查凝血功能,使PT延长控制在3s以内。本组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术前对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并常规备血及进行肠道准备,围手术期严密控制血压、血糖。

二、手术情况

术中严格控制气腹压,维持在9~10mmHg(1mmHg=0.kPa)。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7%(3/45)。其中1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高热,WBC高,腹部体征明显,急诊行LC,因术中胆囊张力高、渗血严重、无法看清胆囊三角关系,遂中转开腹;1例因胆囊床弥漫性出血,反复止血效果不佳,遂中转开腹,开腹见创面较深,已入肝实质,考虑为肝中静脉出血,用3-0血管缝线缝合止血;1例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致密粘连,术中为显露胆囊管意外将周围血管弄破出血,导致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4例患者于胆囊床放置血浆引流管1根。

三、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6例TB升高,复查腹部超声检查示9例腹腔积液,给予护肝、输注白蛋白、利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d腹腔出血,约ml,给予凝血酶+维生素K1治疗4d好转。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4d出现腔隙性脑梗塞,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胆漏、胆道损伤、出血及周围器官副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

胆囊结石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发病率为6%~9%[1-3]。据统计,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慢性纤维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红蛋白破坏、肝脏合成功能降低、胆道系统反复感染、胆汁分泌排泄异常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排空延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胆囊结石,其胆囊结石发病率较一般人群明显升高[4-5]。国内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以HBV感染为主,其次为HCV感染、肝吸虫性肝硬化等,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携带率10%左右,部分乙肝携带者转变为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有肝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症及凝血功能障碍,增加了LC的手术风险和难度,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6-10]。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年60岁以上人口达2.1亿,占总人口的15.5%。据国家相关部门预测,到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对于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其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严格控制适应证[11-13]。除一般术前检查外,应常规行腹部CT检查,并完善肝储备功能检查,对黄疸指数升高的患者给予MRCP检查。本组45例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7例,B级8例。对于A级患者,术前应给予常规处理;对于B级患者,因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应积极纠正肝功能,可加用维生素K1,纠正肝功能的同时改善凝血功能,尽可能将肝功能提高至A级。本组患者中6例TB升高,除给予护肝、退黄等治疗外同时行MRCP检查,排除梗阻性黄疸。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本组患者中14例术前凝血功能轻度异常,2例PT明显延长,术前少量多次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使PT延长控制在3s以内。本组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糖尿病3例,高血压5例,肺气肿1例,术前严密控制血糖、血压,并对心、肺功能进行评估,术前常规备血及进行肠道准备。

为减少CO2气腹压对老年患者,尤其合并心、脑、肺基础疾病患者的影响,术中严格控制气腹压,应维持在9~10mmHg,低于9mmHg时由于腹部空间不足不利于术者操作。建立操作孔应在可视下完成,由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增高,腹壁静脉增粗,易引起不必要的出血;同时肝硬化患者肝脏质地差、形态欠规则、常发生旋转变位,其操作孔可整体向患者右侧移位以便于操作[14-17]。牵拉胆囊时适当匀速、持续用力,避免撕裂导致胆囊床出血,解剖胆囊三角,我们常规使用电刀联合超声刀进行锐性解剖,必要时结合双击电凝;切忌钝性分离胆囊三角,胆囊三角内血管静脉曲张、侧枝循环丰富,易引起渗血而影响视野,使胆囊三角内解剖不清导致副损伤。对于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胆囊三角缩小、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甚至形成Mirizzi综合征者,紧贴胆囊侧,远离胆总管,不应强行操作,必要时尽早中转开腹[18-20]。看清胆囊床的层次和间隙,尽可能靠胆囊壁,避开肝实质,如胆囊床肝实质出血时,可先行止血,但避免反复电凝,可将纱布放于胆囊床压迫,切除胆囊后再行出血处理;对于无法控制出血尽早中转开腹,避免大量失血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而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佳[21]。本组45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7%,开腹原因为胆囊床出血、胆囊三角解剖不清。

术前14例患者放置血浆引流管于胆囊床下方,1例患者术后2d腹腔出血,考虑胆囊床渗血引起,给予凝血酶+维生素K1治疗后好转。术后26例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退黄、输注白蛋白、利尿等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好转。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腔隙性脑梗塞,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加强护肝,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中精细操作,控制出血,及时中转开腹,尽量避免行急诊LC。

徐建,杨刚,权刚,等.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6(4):-.

赞赏

长按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哪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riz.com/kgjbtwzz/2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