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男孩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阴囊比正常大,感觉“水灵灵”的,皮肤也有些发亮。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有鞘膜积液,也就是阴囊内有水。
有水?阴囊里怎么会有水?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别急!让我们从病因聊起。
正常男孩儿在胎儿期阴囊与腹腔是相连通的,就像存在一条秘密的“隧道”,医学上称之为“鞘状突”。睾丸也是在胎儿期随着这条“密道”的形成而从腹腔降入阴囊的。宝宝出生后这条“密道”失去作用,就逐渐闭合了。正常情况下,鞘状突闭合后远端形成鞘膜囊,里面会有少量的液体,起到保护睾丸的作用。形象点说就像睾丸躺在一张柔软的“水床”上!
但是如果鞘状突没有闭合,腹腔内的水顺着这个隧道流下来了,“水床”里的水太多了就不行了,这就形成了鞘膜积液。
您理解了吗?就是说鞘状突没有闭合,导致腹腔的液体流到阴囊内就形成了“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有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积液是否与腹腔相同分为交通性鞘膜积液与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前面我们说了,孩子的积液都是因为与腹腔相通,腹腔内的液体流下来形成的。所以孩子的鞘膜积液一般都是交通性的,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存在于成人。
2、根据积液的位置分为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如果积液位于阴囊内包绕睾丸,称为睾丸鞘膜积液;如果积液位于阴囊上方,腹股沟处,称为精索鞘膜积液;如果精索阴囊都有就称为精索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精索睾丸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位于腹股沟处或者睾丸上方,牵拉患侧睾丸,“积液包块”会随之移动。有的精索鞘膜积液就位于睾丸的上方,肉眼观察似乎患侧多了一个“蛋蛋”,变成了上下两个“蛋蛋”,只是上面的“蛋蛋”因为是积液,有点发蓝色,质地也软一些。
睾丸鞘膜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被包裹其内,所以有时候会摸不清睾丸。鞘膜积液的诊断很容易,有经验的医生摸一摸就知道了,如果想更明确一些,可以用B超超一下。另外睾丸鞘膜积液也可以用手电筒照一照,因为里面是水,所以透光,这学名叫“透光实验”。
精索鞘膜积液包绕压迫精索,精索内有精索动静脉血管,张力较大的积液会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
睾丸鞘膜积液包裹着睾丸,形象点说就像睾丸在“泡澡”一样,因为积液来自腹腔,带着体温,所以还是“温泉浴”。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阴囊内的温度要低于腹腔2度,这才是有利于睾丸发育的环境温度。所以说不能让睾丸长时间在“温泉”里泡着,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这就涉及到了鞘膜积液的治疗时机问题。因为鞘状突在1岁前还有继续闭合的机会,所以1岁前发现的鞘膜积液,不需要治疗,可以观察到1周岁,如果1周岁后还不能自行吸收,就需要手术了。1岁后发现的鞘膜积液,证明鞘状突始终未闭合,也不会再闭合,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关于治疗方法问题。前面我们说过,鞘膜积液的病因是连接腹腔和阴囊的这个“管子”——鞘状突,没有闭合引起的,所以只要将“鞘状突”结扎了,腹腔内的水不再流下来了,这个病就好了。这个手术就叫“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既往手术是常规的开刀方式,现在一般都是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只在肚皮上打两个几毫米的小孔就可以了,损伤很小,而且还能顺道看看另一侧的鞘状突有没有闭合,如果也没有闭合,可以同时治疗,消除另一侧的发病隐患。一次手术既治愈了疾病又消除了隐患,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手术时间问题。我不喜欢把这个手术称为“小手术”,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没有“小手术”。小儿组织娇嫩,任何手术都需要医生精心细致。但这个手术真的用时很短,基本上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但手术的全部过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术后清醒。所以在手术室内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过程都是为了手术安全所设计的。
关于术后恢复问题。这个手术损伤很小,恢复很快。术后第二天孩子就恢复如常了,吃喝玩乐都不耽误。所以不必担心恢复问题。
关于术后复发问题。这个手术的复发率极低,不能说不会复发,只能说很少复发。术后不需要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对于有便秘,排便困难的需要及时治疗。
除了手术本身,家长可能还担心麻醉问题,担心麻醉会影响大脑发育,会影响智力,会让孩子变傻。这个问题我每天也在不厌其烦的解释。小儿手术都是需要全麻的,这是全世界都在应用的安全麻醉方式,这种麻醉让孩子就像在睡眠中进行手术,没有恐惧,没有痛苦,醒来时妈妈已在身边。有人在PubMed上检索有关儿童全麻的论文,所有研究都显示全麻对儿童没有影响,也就是说目前没有发现全麻会影响智力。
总结一下:孩子阴囊里的水来自腹腔,腹腔里的液体经过没有闭合的“鞘状突”管流入阴囊,就形成了“鞘膜积液”。鞘膜积液会影响孩子睾丸的发育,应及时治疗。
作者简介
张友波主任医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主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普外微创学组常务委员擅长小儿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及微创手术,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巨结肠,肾积水,隐睾,鞘膜积液,疝气等。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全天,星期四上午
张友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