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两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
编辑
于雷
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编辑长期致力于益智、教育领域
胀气(四)
孩子肚子胀鼓鼓,想起他曾经挑脏水玩,不会感染了寄生虫吧?——血吸虫(1)
欣源有话说sorry……昨天没能发送,因为编辑、找图、P图……各种搞晚了一看时间,决定今早发给大家看看哦!感恩国家多年卫生宣教,水源和粪便统一管理,现在人们普遍注意卫生,寄生虫看上去离我们生活远了。不过,我们对它们了解少了,警惕性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容易因缺乏了解而盲目担忧,甚至吃药。因此,多多了解,总归是好的。不少妈妈看到孩子大肚皮,会联想起寄生虫感染。一些种类的寄生虫感染,的确可以造成肝脾肿大、腹水、肠管蠕动不良或扩张、腹腔慢性炎症等情形,导致肚子大。其中,最常见的是血吸虫病,它有个俗称,就叫“大肚子病”。咱们主要介绍一下血吸虫病,一来这种寄生虫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二来,它能透过皮肤直接感染,与咱们乱爬乱动乱咬的小脏娃,可能关系更密切些,容易让妈妈们担忧。有些人了解点相关知识,看到孩子瘦瘦的,肚子却圆鼓鼓的,再回想起来哪天孩子拿树枝掏了掏小池塘里的螺贝类或蝌蚪,脏水被挑了起来,溅了一点儿在孩子胳膊上、脸上。又有一天下了雨,孩子在雨水里踩着玩儿了一会儿,不亦乐乎,看他高兴,没有及时阻止。这会儿,心里突然紧张起来:“坏了,该不会是得了寄生虫病吧?有些寄生虫好像能从皮肤、粘膜里钻到身体里,兴许孩子嘴边还沾了一点儿。他还爱吃手,揉眼睛,拿胳膊搓脸。那么,到底沾了脏水没有呢……要不要吃点儿打虫药呢?”回去上网一搜,越看越怕,越发觉得孩子有毛病。还有些人自己人到中年,长出个啤酒肚,也怕自己得了寄生虫,所以肚子才慢慢大起来。上面这位家长最担心脏水,特别是有螺贝类等淡水小动物的脏水。他说得没错儿,也许他和孩子正在咱们国家血吸虫病疫区居住,到处能看到有关的宣传材料和“大肚子”宣传画儿,就留下了“脏水不能玩儿,有寄生虫,会导致肚子不好,肚皮大”的印象,但具体知识是啥,他一时半会儿还不是非常清楚。咱们很疑惑。“娃儿拿树枝挑了脏水,溅了几滴到他身上,或雨后孩子踩了泥水,带孩子去东湖或汉江里游了泳……会感染寄生虫吗?这寄生虫感染,为什么会导致肚子大呢?看到孩子肚子大,他被寄生虫感染的几率高不高,会感染些啥寄生虫呢?医院折腾做检查,好像说不过去……网上说初筛查个大便,也未必能找到虫卵。那么,还有啥症状线索,可以帮助咱们判断他到底感染了没?……”咱们今个儿就先说说这血吸虫病。这是系列第一篇哦!
延伸阅读:
欣源说
孩子肚子鼓鼓的,爱哭闹,是“肠胀气”吗?
欣源说
宝宝肚皮真的能被食物撑得“胀鼓鼓”的!原因有很多,表现也不一样
欣源说
宝宝肚皮胀鼓鼓,检查说是“肠梗阻”!结果啥事没有。为什么呢?
欣源说
这些疾病会让宝宝大便带血!不过盲目喂药伤害更大
血吸虫能通过疫水接触皮肤传播,防不胜防,因此最为常见,分布最广,也最让人担忧。同时,它也是最容易引起肚皮增大的寄生虫病。有些地区直接就给这个病取名叫“大肚子病”,文气一点儿的名字是“水臌病”(看这字儿就觉得“鼓”……)。看过那些病人宣传画或宣传照片的人,大多过目难忘——家徒四壁的泥瓦房小院儿里,一家子面黄肌瘦、目光涣散呆滞的男女老少,被摄影师码成一排。他们那像枯叶一样干瘪羸弱的瘦小身躯上,却挺着一个个光亮的大肚皮!嗷……迄今想起,仍然让人汗毛倒竖。
不光人感染了血吸虫,会长个大肚子。动物也会!曾经,在血吸虫泛滥的地区的清晨,一些研究人员和记者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田鼠、野兔、狗、猫、牛、狐狸、獾等动物(目前发现40余种保虫宿主,想想防治工作难度得有多大!当然病人和病牛的粪便,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骨瘦如柴,一个个挺着晃荡的、直蹭到草皮上的满是青筋的大肚子,步履蹒跚地路过观察哨所,完全丧失了小动物应有的敏感和迅捷。那场景真是触目惊心。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以及当地的居民,一看到这样儿的小动物,便知道他们离死亡不远了。
那么,为什么血吸虫病会导致肚子增大呢?这得大致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急性期肚子增大,第二种是慢性期肚子增大。
急性期?慢性期?……晕菜。ok,在介绍这个知识之前,咱们还是稍微了解一下这血吸虫到底咋回事——怎么爬到人身体里,如何产生危害的。
1.血吸虫是如何进入身体,伤害身体的呢?
血吸虫的一生,要经历很多阶段: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7个阶段。
虫卵待在水里,在20~30℃经12~24小时就能孵化成毛蚴。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四处寻找中间宿主钉螺(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它唯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顾名思义,样子真的挺像小钉子)。
水面上游来游去的毛蚴
卡红染色的毛蚴
如果10小时内还没找到,就会活活饿死;一旦找到,它便迅速钻进钉螺的身体里,发育成母胞蚴。它有强悍的无性繁殖能力,迅速繁殖出大量的子胞蚴,子胞蚴再次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成千上万的尾蚴。这个过程在夏天约需要2个月,在冬天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
尾蚴
尾蚴成熟后,从钉螺身体里跑出来,在水面上漂浮,寻找人和哺乳动物终宿主,感染力大概能持续1~2天(尾蚴的活动能力与温度有关,一般低于10°C左右就不大愿意动弹了。在晚上也不怎么活动)。
水面上的尾蚴
一旦遇到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它能在10秒钟左右穿过去,钻进他们的身体里。
人和动物的身体动用免疫武器,试图杀掉这些入侵者,可是总有漏网之“虫”——它们扔掉尾巴,化身童虫,偷偷潜入静脉或淋巴管道,在身体里四处移行。
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肠系膜静脉-门静脉系统定居下来,发育为成虫,开始大量产卵。
从进入人体(明确疫水接触史),到出现症状(主要是发热),大概需要5~8周时间(约1~2个月,平均40天左右。现有报道14~84天),我们称这段时间为潜伏期(在下述会仔细讲解)。
上面提到的,我国泛滥的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可以说有螺就有虫,灭虫先灭螺!其实……螺和虫都很难消灭……有目前的成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咱得好好感谢国家。待会儿再介绍这一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被虫盯上,进而被人追杀的可怜的小动物的习性。
钉螺是水陆两栖的软体小动物。它能在地面上生存,但活动范围有限,移动速度也很慢。因此,它平常多生活在水平面上下,爱吃腐败植物、藻类、苔藓等。因此又馋又懒,喜潮喜阴凉的它,爱待在水流缓慢,草深土肥,荫蔽潮湿,生态环境丰富的地方(比如江河弯道,水流变缓,钉螺容易沉积。也常出现在湿地、滩涂、沼泽等地方,沟渠、田地中也很多。水涨水落的地方也挺多,还容易传播)。它还会附着在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随着湖草、芦苇、船只等,漂流到远方。到了冬天,它会在地面上找个隐蔽的地方蛰伏,喜欢躲到数厘米深的泥土裂缝、洞穴里,以及草根四周。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可存活2~3年,如果受到感染,寿命会大大下降,一般只有3~6个月。
因此,有钉螺的疫水,就是传染源。这个分布区非常广,我国南方沿江、沿湖的鱼米水乡,土壤肥沃,水草丰茂,湿气氤氲,到处是钉螺的身影。只要不太冷,它都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即使是冬季也不要随便玩脏水),当然,它最喜欢13℃以上的温暖时节,比较活跃(4~10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急性感染在夏秋季最多见,特别是6~10月)。
人和动物的活动,比如脏水沾在鞋子或裤子上,能把小虫子带着跑;生病动物随地大小便,或人直接把污染排泄物排放进水里,还能让水流把小虫子冲向远方传播。甚至,只要环境潮湿到一定程度,尾蚴也能钻进土壤和植物的露水中!所以,被污染的、能流通的水域和旁边的滩涂、湿地都不安全,有可疑感染的人和动物活动和排泄物流放的土壤、湿草等,也不安全。不过,陆地上毕竟水分少,温度较高,含虫量小(比方说,太阳一出来,带虫的露水该蒸发了),感染几率远不如直接接触疫水高。
OMG,这样看来,这玩意儿真是防不胜防,怕怕怕!如今,管得了人的活动和人的屎,如何管得了野生动物在草丛里乱蹭蹭,还随地大小便呢?看了这段文字,我想你该得“恐水症”(Laugh~~说着好玩儿的,恐水症是狂犬病症状之一)和“恐泥恐草症”啦(很多家长完全无法忍受小孩接触脏水脏地面,限制孩子自由玩耍,这也没必要。我们对这些知识增加一些了解,对于设定孩子活动范围的合理边界,可能会有帮助)。我们应该感谢国家长期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让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国南方的脏水、湿草泥地不能玩,有问题及时看医生吃打虫药。宣教的成果非常显著,如今患病人数已经少很多了,晚期病人已然很罕见,尤其是在大城市。
那么,血吸虫是怎样伤害咱们身体的呢?在人体内的尾蚴、童虫、成虫、卵,伤害人体的方式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尾蚴穿过皮肤时,会导致皮肤免疫反应,称“尾蚴性皮炎”。这往往在接触疫水后几小时出现,数小时至2~3天会自行消退,随后进入潜伏期。如果重复接触疫水,免疫反应很可能会加重。
尾蚴性皮炎
尾蚴穿越皮肤“火线”后,扔掉尾巴变身童虫,开始作妖。它一边儿沿着大小血管“马路”游“心”玩“肺”,一边儿寻觅归宿——它从微循环或淋巴管进入静脉系统,随血流经由右心、肺、左心进入体循环,或由肺穿入胸腔,通过横膈进入腹腔。其中部分童虫到达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系统分支。童虫在人的身体里移行,直至到达肠系膜静脉系统的时间,约需4天。这期间除了挤破细小的血管,还又吃又拉,它和它的代谢产物会产生各种疾病反应(直接刺激、血管堵塞,以及激活局部、全身免疫反应的机制都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肺的病变。只不过,童虫毕竟少,个头小,因此在机体内激活的免疫反应大多不重,不少人压根儿没多少感觉,有些人即便有症状,往往也比较轻微(跟后来大量虫卵抗原刺激身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也就能理解,为啥潜伏期症状很轻微了,尽管听上去,这会儿童虫在身体里跑来跑去,很可怕的样子)。
这些童虫在人的身体里见够了“诗和远方”,便心心念着选择一个地方安定下来,长大成“虫”,置地,娶妻,生儿育女。其中他们最爱的“首都”莫过于肠系膜静脉以及肝脏旁边的门脉系统了,这儿是肠子刚送来的营养血,血流缓慢又“肥沃”,两头儿都是丰富的静脉血管丛,好吃又好玩。只有在这儿,童虫才能发育成熟,成为成虫。
虫子们是能够在血管中移动的,只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他们能交替使用口、腹吸盘,从而在血管中移行。它们当中不少伙伴喜欢跑到肝门静脉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逆血流跑到肠系膜静脉系统交配产卵。这些成虫和他们的代谢和排泄物,继续刺激着静脉内膜和静脉周围组织,使其发炎、增生,并激活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
成虫吃饱、喝足、耍够,时机成熟,当然得着手大量生宝宝,心心念着把在人家身体里的幸福“虫生”延续下去。痴男爱女们在各个血管丛中躲迷藏玩儿,培养感情;它们在这花前月下的美好丛林中俩俩相拥,不断云雨交欢,之后还能把“婚恋结晶”蛋宝宝们,码进各个细小的终末血管中。
尾蚴入侵宿主23~35天左右(平均约在30天左右),雌虫就开始产卵,大概在尾蚴入侵宿主5周以后,宿主粪便中可发现虫卵。在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产卵量吊打其他种类血吸虫,每条雌虫每天约能产~个卵!它们中的大部分,沉积在肝脏和肠壁组织。
肝组织中的虫卵
这卵宝宝,在人体里面不会再变成到处乱跑的虫子了,但它们并不消停,因为……它们仍然有存活的欲望!等到它渐渐发育成熟些,里面的活毛蚴不断分泌一些抗原性物质,透过壳儿渗透出来,刺激身体不断对其进行免疫攻击,局部增生,形成肉芽肿,进而慢性纤维化,并产生各种各样的全身免疫反应。因此,这些不同阶段的虫子中,最终能对身体产慢性而持续的、广泛的、严重的损伤的,其实是源源不断产生,还在身体里长期居住的虫卵。
Hoeplli现象——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
(慢性免疫炎性反应)
OMG,这虫子能吃又能生,成虫和卵还不断激活免疫反应,让咱们身体为了清除异物而不断发炎,太恐怖了。既然在人体里,卵宝宝无法变成成虫,那么,我们最关心体内已有的,不断生宝宝的成虫能活多久。OMG,目前流行病学资料认为,在不杀虫的前提下,日本血吸虫平均寿命是2~5年,最久能活30~40年!
想当年,在脏水里玩儿,穿过皮肤的尾蚴可不少,虽然会被身体免疫系统杀掉一些,不过还是会有不少残存下来,跑到肠、肝的血管内发育为成虫。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些虫子每天都出来happy,吃喝拉撒,每天都产几千个卵,经年累月,不断刺激人的身体,使得带卵带虫的组织发炎,慢性增生,逐渐纤维化……即使吃药把成虫全杀光,也没啥好办法去掉肝脏和肠道里密密麻麻的,还常被肉芽肿层层包裹的虫卵……求咱们此时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
在活动期,肠道系统中寄生虫卵,通过各种免疫机制造成局部组织破溃、坏死。随着肠子的蠕动,大概有17%左右的虫卵和它周围的坏死组织一起,脱落进入肠腔,随大便排出来,医务人员有可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给检测出来。
根据上述在人体内虫子及虫卵的活动情况,我们大致能将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血吸虫病,如果虫卵在肝门静脉及其分支以外的地方致病,称为异位型血吸虫病。
那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罹患急性、慢性、异味血吸虫病呢?肚子会变大吗?还会有哪些表现让我们发现蛛丝马迹呢?下期且听欣源为你细细道来。
作者
冯欣源?版权所有
编辑
于雷
来源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系列书《夏娃的困惑》系列书转载合作
请联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