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的分型
(一)根据骨折与肩盂相关的位置以及肩关节整体的稳定性分1.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包括肩胛体骨折和肩胛骨骨突部位的骨折。肩胛颈骨折即使有一定的移位,常相当稳定,也属关节外稳定骨折。2.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肩峰或合并锁骨骨折。此种类型骨折使整个肩关节很不稳定。3.关节内骨折为肩盂的横形骨折、或大块盂缘骨折,常合并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二)Zdravkovic和Damholt将肩胛骨骨折分为3种类型I型:为体部骨折;Ⅱ型:为骨突部位的骨折,如喙突、肩峰骨折;Ⅲ型:为肩胛骨的外上部位的骨折,即肩胛颈、肩盂的骨折;Ⅲ型骨折是肩胛骨骨折中最需要特殊治疗和最难以治疗的部位。移位的或粉碎的Ⅲ型骨折只占全部肩胛骨骨折的6%左右。肩盂骨折中只有10%有明显的骨折移位。(三)肩盂骨折的Ideberg分型肩胛盂骨折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0%。Ideberg在分析例肩胛盂骨折病例的基础上,根据盂的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将肩胛盂骨折进行分型,并限定肩胛盂骨折是由肱骨头直接撞击所致,盂缘骨折块一般较大。而肩脱位时合并的盂缘小片撕脱骨折不属此分类内。1.I型盂缘骨折,盂前缘骨折为Ia型,盂后缘骨折为Ib型:2.Ⅱ型外力通过肱骨头,斜向内下方撞击盂窝,造成自盂窝至肩胛体的外缘骨折,形成盂窝下半骨折块移位;3.Ⅲ型外力通过肱骨头斜向内上方撞击盂窝,造成盂窝外上部分骨折。骨折块可包括盂内上部关节面和喙突,骨块向内上方移位,常合并有肩峰、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4.Ⅳ型肱骨头撞击盂窝的中央,骨折线横行通过盂窝,并通过肩胛体部至达肩胛骨内缘,肩胛骨连同盂窝横向分裂为二,上方骨块较小,下方骨块较大;5.V型是Ⅱ、Ⅲ、IV型骨折的组合损伤,其主要损伤是从盂窝至肩胛骨内缘的横形骨折,是由更加复杂、强大的外力引起,可分为3种亚型:(1)Va型:是Ⅱ型和IV型损伤的组合,即有肩胛骨横形骨折再加一自盂窝至肩胛体外下缘的骨折线,形成一附加盂下方的分离骨块;(2)Vb型:是Ⅲ型和IV型损伤的组合,即再附加一盂上方分离的骨折块;(3)Vc型:是Ⅱ、Ⅲ、IV型损伤的组合,即盂上、下方各增加一附加的骨块;6.Ⅵ型是盂窝严重的粉碎骨折。(四)喙突骨折的Eyres分型喙突骨折占全部肩胛骨骨折的2%~5%。Eyres根据损伤机制及骨折部位及范围将喙突骨折分为五种类型。I型:喙突顶端或骺的骨折;Ⅱ型:喙突中部骨折;Ⅲ型:喙突基底骨折;Ⅳ型:波及肩胛体上部的骨折;V型:延及肩盂的骨折。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按部位分为三类:
1.锁骨中1/3骨折
锁骨在此处从管状渐变为扁平,另外该处骨质相对薄弱,易发生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
2.锁骨外1/3骨折
根据骨折和喙锁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亚型:
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外侧,因喙锁韧仍与锁骨连接维持其位置,此型多无移位。
I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内侧,近侧骨折段失去牵拉固定而容易向上错位,而上肢重量和肌肉牵拉使远骨折段下移。
III型:外侧端包括肩锁关节面的骨折,该型骨折几乎全能愈合但易引起肩锁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IV型:儿童喙锁韧带与骨膜相连而骨折近段移位
V型:粉碎骨折,喙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骨折端分离
3.锁骨内侧1/3骨折
此型多无移位,该处骨折可能累及锁骨内侧生长板,该骺板大约在30多岁时才闭合。除非有严重移位或神经血管损伤,一般不需手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
根据损伤机理和骨折移位情况,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型:
无移位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neer于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cm或成角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治疗
1.一部分骨折不管骨折线的数目或损伤的部位,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45度通称为一部分骨折,可才用吊带悬吊7-10天,疼痛减轻后功能锻炼,合并肩关节脱位的一部分骨折应先固定骨折,再整复脱位。
2.二部分骨折首先手法复位,如果复位满意且稳定,处理同一部分骨折;
如果非手术治疗能够复位,但复位后骨折不稳定,则行经皮穿针固定或髓内钉固定;
手法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钢板螺钉,这时可行Ender针和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
二部分骨折的解剖颈骨折:肱骨头缺血坏死率很高,年轻患者应切开复位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老年患者可行半肩置换。
二部分骨折的大结节骨折:大结节移位>1cm将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大结节移位<0.5cm极少引起功能障碍。移位在0.5-1cm之间,有20%患者因持续肩痛而需手术治疗,因此,移位≥0.5cm手术治疗;移位<0.5cm非手术治疗。
二部分骨折的小结节骨折:常为肩关节后脱位的并发损伤,当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小结节也自行复位,这时行肩关节制动即可,如果小结节有≥1cm的移位,则需行内固定治疗。
二部分骨折的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
3.三部分骨折很难保守治疗,因为止于大小结节的旋转袖的牵拉常使骨折块发生旋转,年轻人骨质好应行内固定,老人可考虑关节置换。
4.四部分骨折常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因此老年人应早期半关节置换,年轻人骨质好,可先行内固定术,尤其是外展嵌插型经撬拨复位后内固定,多数效果良好
更多康复优质书籍,尽在康复医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