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宝爸宝妈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宝宝明显不舒服,出现指甲长白斑、胃口不好、夜啼、皮肤长白斑、肚子疼等症状,但又不是生病,去医院该挂哪个科都不知道。如果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往往效果不好。这个时候,中医就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所谓上共治未病,在疾病还未完全发展出来时,就提前系统地调理,这正是正真优秀的中医所倡导的。
今晚为大家做讲座的是一位高颜值、优秀的、有爱心的专家。王静,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深受家长中医儿科医生。
王静,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深受家长喜爱的中医儿科医生。师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儿科临床应用结合,致力于中医儿科“治未病”的研究实践。
常年担任青岛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教育频道、中华美食频道等营养顾问和主讲。多年坚持每周到儿童福利院做医疗志愿服务工作。
前言
今接诊了一小病号,4医院看过。今天我问孩子的父母,孩子是否还发烧。孩子父母告诉我,不太烧。白天正常,晚上低烧37度8左右。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
◆低热:37.4~38℃
◆中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孩子退烧是指孩子24小时不再发烧,如果24小时之内还有发烧,即使是低烧,也属于发烧,发烧的高低并不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今天分享中医的儿童保健,中医对孩子体质的调理。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还是,高明的医生在人们没有生病之前,进行预防干预,杜绝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生病的人们,要辅助防止疾病的加重。这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与其孩子生病了再去治疗,渴而凿井,不如做好孩子的体质保健,让孩子尽量少生病,不生病。通过判断孩子的体质,针对性的做好孩子的家庭保健工作。
一、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辨识
望形态—望动态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孩子睡觉喜欢趴着,“胃不和则卧不安”。比如我们晚上外出就餐,吃得特别晚而且特别饱,晚上睡觉会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吃得特别饱,乳食内积就会喜欢趴着睡,睡得很不踏实。喜侧卧—胸胁疼痛,临床上比较少见。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家里面有哮喘的孩子,枕头垫高才能入睡。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肺炎)
孩子肺炎的表现为,热咳痰喘。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分部望诊之审苗窍苗窍:口、舌、目、鼻、耳及前后二阴。
舌地图舌地图舌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慢性、浅表性、剥脱性局限性舌炎,可能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属中医药斑舌范畴,多因阴虚,虚火上升所致。与沟纹舌相关,有时沟纹舌一些年后可发展为地图舌。
孩子脾胃虚弱的表现,当看到地图舌很明显的时候,可能孩子要生病了,在生病的过程中或在恢复期。如果孩子地图舌不是很明显,说明这段时期孩子的身体还是不错的。
舌苔厚、口臭、腹胀、腹泻小儿食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多的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停滞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积滞出现呕吐或腹泻的一种病症。
草莓舌草莓舌又成为杨梅舌,是由于某些充血性疾病引起的舌乳头充血水肿、突起、增粗发红,舌苔发白形似杨梅的一种舌的的病理特征。往往结合发热、皮疹发病。
孩子睡觉眼睛不能完全闭合中医讲“睡时露睛”,孩子脾虚气弱的表现。
孩子舔舌小儿舔舌是指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舌头舔口唇的一种症状,以致嘴唇稍黯有脱削,这表明脾经有伏热。
鼻热,流鼻血表明肺火和胃火大,除了排除血液型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家长需注意给孩子少吃或不吃热性的食物。并且引火下行避免光着脚走路,注意脚部的保暖。
案例分享2岁半,孩子眼睛腺内肿(上眼皮里面有肿块),持续两年时间。孩子半岁开始就反复腺内肿,两只眼睛肿得眯成一条缝。家长全国各地跑过了,包括西医手术做了好几次和药物用了很多种,但始终不能根除腺内肿。中医认为,腺内肿是肺火和胃火,热毒上攻造成的。开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同时,嘱咐不要吃海鲜发物,如海鲜、鱼翅、鲍鱼、羊肉等。听到这里,家长第一反应是孩子从半岁起每天两个鲍鱼(家里养鲍鱼)。孩子忌口后并配合药物,腺内肿慢慢痊愈。
连载四完
未完待续……
声
明
本次微讲座未接受任何商业赞助,也不推荐任何产品,如有涉及用药,我们将尽量以化学名方式给出,由患者自愿选择具体品牌。所有建议仅作参考,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就医,请勿基于讲座中的建议,代替临床诊断和治疗。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