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容易得中耳炎
与耳朵结构有关
儿科专家指出,从耳朵的解剖结构来看,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是一段相对密封的气腔,前壁有咽鼓管通向鼻咽部。成人的咽鼓管较长且狭窄,而婴儿的耳朵因为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短而宽,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如躺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又假如奶瓶的吸入口开得过大,乳汁就容易沿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宝宝中耳炎。另外,6个月内的宝宝容易发生溢奶,也容易使乳汁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搔耳、摇头、大哭不止
是中耳炎表现
既然如此,妈妈们喂宝宝时尽量不要躺着喂,应注意将宝宝抱直喂。那么,已经躺着喂了一段时间的妈妈,如何及早发现宝宝中耳炎呢?
因为婴儿较小还不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极易耽误医治。一旦宝宝表现出搔耳、摇头、大哭不止时,应给予重视。如若发现宝宝耳朵有流脓现象,医院医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