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春暖花开的时节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春天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肺气肿就是高发疾病之一。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肺气肿这种疾病从而做到更好的预防,年4月2日,朱本洪教授受邀为大家作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健康讲座,我们也有幸借此机会了解到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等等内容。课后,会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堂使听者们受益匪浅。
朱教授用通俗诙谐语言为大家讲解知识
朱本洪教授通过简单通俗、诙谐的讲课方式成功化解了医学知识上的乏味,也充分传达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知识。总的来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需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气道远端部分膨胀(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肺弹性减退及肺容量增大的一种疾病。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朱教授表示当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时,会造成患者肺部部分毛细血管出现崩裂的情况,以至于肺出血,严重时,还会堵塞气管,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并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建议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一定要积极接受正规的治疗。
不知不觉,已临近讲座的尾声,朱教授最后还提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重视营养素的摄入,改善自身营养状况。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参加全身运动,例如步行、踏车、活动平板、广播操、太极拳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肌肉活动度,而且还能够锻炼呼吸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