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一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常表现为痉挛、异常的姿势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继发性肌肉和骨骼问题,异常姿势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会“进行性”加重,因此对其进行24小时的姿势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非康复治疗时间段,因为每个孩子每天进行“一对一”训练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处于痉挛的状态或异常的姿势。长期以往就造成脊柱侧弯、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跟腱短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下垂等继发性肌肉和骨骼问题。
体位管理的意义
1
维持身体对称,防止、减少或延缓身体变形,达到改善外观、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
为功能性活动、精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ADL)及沟通提供稳定的基础和支持。
3
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如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等。
4
改善孩子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如何拥有良好姿势?
抱姿
以“抱球”姿势,让孩子身体贴着大人胸腹部,躺在大人手臂上。这样有利于保持身体对称及缓解背部张力。常适用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侧卧位
为了保持侧卧位,可以使用沙袋或包上泡沫的硬支撑物,孩子身体的上面一侧屈曲,下面一侧伸展,要注意两侧交替。侧卧位非常适合肌张力高的孩子,也方便孩子在中线进行游戏。常适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
仰卧位
将一个小的枕头或毛巾卷放在孩子颈下,可抵抗伸肌张力;屈曲一侧或双侧膝关节,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常适用痉挛型脑瘫患儿。
俯卧位
患儿俯卧位,在肩下放一个毛巾卷,增加背部伸肌的力量与腹部肌肉力量。如果髋关节屈曲,难以伸展,可以用手或沙袋在臀部用力加压。用楔形垫或Bobath球有利于头部控制,同时它可以把胸部支撑起来,使颈部肌肉用力伸展。常适用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坐位
保持头直立,与身体一致,下巴内收,髋关节屈曲约90度,双腿向前分开,着力点在臀底部,而不是在尾骨上。这样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适用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等脑瘫患儿。
站立位
确保头直立,与身体一致,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双腿微开,脚平放在地上,脚尖向前。这样有利于建立患儿站立意识。适用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等脑瘫患儿。
温馨提示
虽然儿童的身体活动功能受限,但只要利用适合的辅具,也可以使他们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能诱导上肢进行功能性游戏。
坐姿矫正椅
让躯干保持良好对位对线,并可以装上平板进行诱导上肢的主动活动。
楔形垫
可以用泡沫或木头制作,当孩子仰卧或俯卧时,可以支撑胸部,双手前伸,进行玩耍。
手扎、脚扎
用于固定手、脚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训练效果。
助行器
如果孩子已有扶走的能力,我们尽量鼓励孩子使用助行器,一方面可让他进行独立的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下肢的负重能力。
梯背架
有利于孩子的体位转移,如从坐位转至站立位。
以上内容未完全满足所有患儿需求,但是可以提供基本参考。要达到良好效果,有赖于经常接触孩子的人士的支持与什么是白癜风图片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