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八字步态,是小儿骨科门诊最常见的步态异常之一,又称足尖内旋或足尖内指(Intoeinggait),是儿童在步态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变异步态,主要表现是走路时下肢间距增宽或略宽,双足摆动朝向内侧,易摔跤。
绝大部分的内八字步态是一种生理发育过程,无需治疗。只有少部分是病理性的。孩子的走路姿势从学步到正常行走有个过程。刚开始学步,先是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然后需要张开双臂来控制平衡,利用双腿间距增宽来防止左右跌倒。因为不稳,所以迈步快,一不小心就会扑到。随着平衡能力的增加,步态会逐渐变稳。一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才接近于正常成人步态。因此大部分的内八步态只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有部分孩子合并一些病理情况,需要注意。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内八步态?1.小腿骨骼内旋。主要是胫骨内旋,这种是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宝宝刚开始走路,整个下肢呈“O”型腿,小腿向内侧弯曲,足尖向内,小腿远端向内侧旋转(从上面看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当膝盖向正前方时,脚指向内侧。
2.大腿部位的股骨上端也就是股骨颈前倾角度加大。当股骨颈前倾角过大时,股骨头容易从髋臼前方滑脱,出现头臼不匹配,行走时大腿内旋,头臼会完全吻合,带动双脚内旋,形成内八字步态。
3.髋臼发育不良。髋臼的形态是一个碗状的,碗口在髋部超前朝外侧下方向,但髋臼发育不良,就相当于碗口变浅,股骨头容易脱位,因为髋臼是超前外侧,因此人体为了防止脱位,股骨头会超内测旋转会增加匹配度维持稳定,因此当当髋臼发育不良时也会出现内八字行走。
4.足部骨骼内收(跖骨内收,钩形足)。这种类型当站立时,从上面或底部看脚的形状外侧像一个蚕豆,脚的前部弯向内侧。
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原因所致,如骨发育不良、代谢性骨病、髋关节周围韧带紧缩、脑瘫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网络上传言与过早学习走路、不合适的鞋子、使用学步车、缺钙等因素有关,这些没有科学依据。
如何判断孩子内八字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的呢?
我们在前期文章中跟大家普及过,大部分O型腿宝宝都是生理性的,这部分合并内八字步态的可以观察,不用太担心。
如怀疑髋关节发育不良所致,拍张X片即可排除,如怀疑神经系统有问题,则可能需要神经肌肉系统的检查即可排除。
如何治疗?
关于内八字步态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胫骨内旋造成的内八步态,因为小腿骨的发育大部分会经历一个内旋到外旋的生理性过程,随着年龄增大内旋逐渐改善。因此有学者建议此类情况可观察到5岁,5岁后仍有较明显的胫骨内旋,则可选择手术。但也有人反对手术治疗,有许多学他们经过多年随访发现支具治疗可以改善,但也有学者提出治疗效果比较有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个人认为小年龄的孩子如果胫骨内旋不重,无频繁摔跤情况,可以观察,对于频繁摔跤者,支具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方案。
有家长经常问反穿鞋治疗内八字有用吗?目前仍没有定论,也许反穿鞋对跖骨内收,也就是钩形足引起的内八字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文献支持。
对于股骨颈前倾角过大引起的内八字,作者认为是一生理性过程,如症状不重、没有频繁摔跤无需干预。股骨颈前倾角在儿童时期表现得比成人要大很多,儿童时期25-40°不等,到成人为10-15°,因此随着前期角的减小,内八字也随之改善,家长无需太担心。
如拍片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内八字步态。就要按照髋关节发育不良来治疗(前期有相应文章,不再细述)。对于骨发育不良、代谢性骨病,神经系统等引起的内八步态。此类内八步态比较少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导致的内八步态。这类情况复杂,需要多学科治疗。
门诊上也遇到一些较大年的孩子,在自己不注意情况下走路出现内八字,但家长或医生提醒后,症状消失。这类在排除髋关节没有问题后,多考虑不良习惯所致,通过练习外八字可逐渐改善。
总之,内八字步态绝大多数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很少会影响行走功能,也不会出现不适和疼痛,大部多数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好转,对孩子的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对严重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以免耽误治疗时机。不同原因造成的内八字治疗方式不同,目前国内外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