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娃九黄”,
大部分的宝宝出生后,
都会经历“小黄人”的阶段,
新生儿黄疸
可以说是困扰新手宝妈宝爸的一大难题。
“医生,我家宝宝已经好多天没有解大便了,怎么办?”在我院新生儿科门诊,陈爸爸抱着刚刚出生8天的陈宝宝心急如焚地问道。
接诊的主治医师张维维遂为孩子进行初步问诊和检查,发现陈宝宝生命体征稳定,但脸部、躯干、下肢的皮肤均呈黄染现象,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陈宝宝出生3天脸部皮肤就开始出现黄染,再加上这几天母乳进量少、排尿少、连续5天没有排便,体重下降了近10%,导致泛黄皮肤的范围逐步蔓延、越来越广。
同时,张维维医生给陈宝宝测经皮胆红素值高达27mg/dl(正常值<12.9mg/dl,早产儿15mg/dl),血液中总胆红素值>.7umol/L(正常值足月儿<.6umol/L,早产儿<umol/L),立即安排入住NICU进一步治疗。经过连续3天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合理喂养,每日排便数次,陈宝宝皮肤逐步退黄,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值逐渐下降。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生后28天内),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发病率高,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成熟,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
1、生理性黄疸:跟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有关,喂养不足、排便少等原因不占少数,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一般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2-4周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2、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胆道闭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但若足月儿生理性黄疸超过2周、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超过4周还未退去,也需考虑病理性黄疸。
3、母乳性黄疸:还有蛮多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宝妈们可少量多次母乳喂养,添加配方奶喂养,并定期检测宝宝胆红素水平,待胆红素水平降低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如何判断黄疸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宝宝的黄疸首先是从面部开始,沿面部逐渐的蔓延达到前胸、后背、腹部,逐渐的达到四肢,最终越过手肘和膝盖,达到手掌心、脚底板。
宝妈宝爸平时要对宝宝的皮肤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