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宝宝大便的性状,帮助父母随时了解宝宝的消化功能或腹泻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治疗,让爸爸妈妈们不再为此而焦虑啦,又可以防止延误病情。
首先了解一下新生儿前3天正常的大便。
(1)新生儿出生前2-3天会排出墨绿色的胎便。
胎便是婴儿在母体内就已经形成的粪便。胎便是新生儿最早的肠道分泌产物,形态黏稠。胎便85%~95%为混合着肠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胆汁黏液及所吞咽羊水中的部分固体成分。它的颜色为墨绿色。生后3天,大便会逐渐转黄。
(2)婴幼儿正常的大便。
正常婴幼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成分由胆道排入肠腔后,代谢形成粪胆素,从而产生金黄色大便。
然后,再来了解一下其他性状的大便。
(1)饥饿性粪便:
粪质少,粘液多,色深绿呈碱性反应,见于长期饥饿或母乳不足的婴儿。
处理:加强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及时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
(2)糖(淀粉)过多粪便:
为深棕色、水样有泡沫(发酵)便,呈酸性反应,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处理:调整饮食,避免过早添加米粉,量要逐渐增加。母乳喂养母亲亦应调整饮食。
(3)脂肪粪便:
为淡黄色、液体、量多、发亮、在便盆内可滑动,在尿布上有油腻感,不易洗掉,表示脂肪消化不良。
处理:调整饮食。母乳喂养者母亲亦应调整饮食。
(4)小肠炎粪便:
稀糊状,或为蛋花汤样甚至水样,常无肉眼脓血。病毒性肠炎粪便多为白色米汤样,或淡黄色稀水样。
处理:医院就诊,自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5)结肠炎粪便:为粘液、脓血便。
处理: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6)奶瓣:
妈妈饮食过于油腻、蛋白质和补钙过量等导致婴幼儿营养过剩,多余的脂肪、蛋白质消化不完就排出体外形成奶瓣。
处理:这种大便没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母乳喂养者母亲注意饮食。
(7)胆汁淤积的大便:
胆汁淤积的婴幼儿由于胆道部分或全部梗阻后,胆汁成分就不能排入肠腔,从而不能形成粪胆素,就影响大便的颜色了。那么大便也会便为陶土色或者白色。
处理:发现这种大便,宝宝又有黄疸,请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
(9)果酱样大便:
主要见于肠套叠。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注:前为果酱,后为大便,千万别搞混了。
处理:遇到这种大便,宝宝多有间歇性哭闹,有些宝宝腹部还能摸到包块,请立即儿童急诊外科(3号楼3楼儿外科,不需要排队挂号,直接进入诊室)就诊。
最后,给大家分享三张大便对比卡。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