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并发6个分会场,包括第六届全国物理治疗论坛、第六届全国作业治疗论坛、第五届全国言语治疗论坛、第六届全国康复辅助器具论坛、第六届全国康复辅助器具论坛、儿童康复论坛。儿童康复论坛作为年会中特色的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燕铁斌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文华教授、冯珍教授、王于领教授、闫彦宁教授、赵正全教授、李奎成教授、刘惠林教授,将儿童康复首次带入治疗学术年会。
学术荟萃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主委、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教授分享“儿童康复与成人康复的个性与共性”
内容提要:
(1)共性:1.共同康复目标,回归社会;2.康复途径:改善,代偿,替代;3.工作模式:多学科合作,团队合作;4.康复选择:个性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趣味性(强调)全面性。
(2)个性:1.不断生长发育2.机体储备力和代偿能力旺盛;3.学习能力强大;4.躯体容易发生畸形;5.适应能力强大,容易形成不良习惯。
(3)分析了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见特点、正常运动姿势的发育规律,并强调了儿童矫形器的正确使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主任徐开寿教授分享“肉毒毒素在脑瘫儿童领域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1)脑瘫儿童主要问题:1.活动受限;2.运动和姿势控制发育性永久障碍;3.痉挛。
(2)痉挛的处理:肉毒毒素与其他联合治疗:+功能治疗(肌肉牵伸,力量训练、目标,运动训练)+矫形器。
(3)随后,分享了肉毒毒素的治疗作用,肉毒毒素使用前的评估以及肉毒毒素的安全性。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青教授分享“表面肌电信号与儿童康复”。
内容提要:
(1)表面肌电图应用范围:1.神经肌肉诊断;2.肌肉功能评价;3.肌肉工作效率学分析;4.疲劳判定;5.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
(2)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临床应用表面肌电图检查病种:
1.先天性肌性斜颈与SEMG
2.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特发性脊柱侧凸
5.肘关节骨折
6.成骨不全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李海峰教授(金慧英代讲)分享“声波震动在儿童康复领域的应用”
内容提要:
(1)介绍声波起源与历史,发展历程,生物力学原理基础以及反射弧原理。
(2)儿童康复的关键:1神经对肌肉的控制;2.肌肉训练(核心);3.协调性。
(3)声波震动在儿童康复领域的应用领域:1.骨关节病;2.脑性瘫痪;3.偏瘫患儿;4.脊髓损伤;5.周围神经病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万勤教授分享“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精准评估与有效训练”。
内容提要:
(1)介绍言语产生和感知的过程,儿童言语障碍的治疗步骤。
(2)言语功能的评估:1构音功能评估;2.口面部运动功能评估;3.言语呼吸功能评估;4.言语发声功能评估。
(3)构音康复的四个步骤:1.呼吸运动;2.口部构音运动;3.言语构音;4.核心词量。
(4)最后介绍了构音障碍的治疗策略。
中国康复医学会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李勇强博士分享“儿童脊髓损伤康复”。
内容提要:
(1)首先进行了案例分析,介绍无骨折脱位型损伤SCIWORA与脊髓炎的区别。
(2)分析下腰易导致SCIWORA的原因,包括儿童脊柱韧带关节囊的弹性远远大于脊髓,下腰动作可以使儿童椎管狭窄50%以上,10岁以下儿童关节突未发育完全。
(3)介绍SCI的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按发育顺序进行功能训练、跪位训练、步行训练、轮椅技巧训练、心理康复、康复护理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作业治疗学组副组长胡军教授分享“儿童作业治疗干预策略”。
内容提要:
(1)基础理念包括:①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实践;②“从上至下”的方式;③循证实践。
(2)实践模式选择包括:①人-环境-作业模式(PEO);②MOHO理念。
(3)治疗理念的思考包括:对应处理,补偿技术,辅具器具利用,任务设计改造,利用外部资源支持。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作业治疗学组委员徐磊主任分享“ICF架构下脑瘫儿童作业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内容提要:
(1)分析身体机构存在问题:1身体前倾;2.双足不着地;3.脊柱侧弯;4.斜视。
(2)活动与参与过程中的问题,如治疗师位置、视线高度(治疗师视线平视或稍低于儿童视线)。
(3)介绍背景性因素,如桌面摆放物品会干扰治疗。
论坛上半场首先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治疗委员会常委冯兰云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青教授担任主持。
论坛下半场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徐开寿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珍教授担任主持。
论坛精彩的学术内容吸引到众多的儿童康复治疗人士,讲者激情的演讲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会议更多瞬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