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低下是指孩子在发育时期内,其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
常常会有人常会把智力低下和脑瘫混为一谈,这也是引起误诊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误诊,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关于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区别。
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区别1).智力低下患儿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而小儿脑瘫则是后天因素占多一定,目前临床上认为脑瘫不是遗传所致。
2).智力低下可以是脑瘫患儿的症状之一,但是,脑瘫患儿不一定都表现为智力低下。
3).智力低下的孩子的主要症状是智力缺陷伴随的语言发育缓慢,运动障碍等,脑瘫患儿则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
4).智力低下患儿没有并发症,但脑瘫患儿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癫痫,智力低下,视觉障碍,听觉障碍。
对于智力低下的孩子,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太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孩子的病情,接受治疗怕孩子的身体承受不了,不接受治疗又怕孩子长大后是个傻子;等孩子长大再治,担心治疗已经对孩子不起作用了。这是智力低下患儿爸爸妈妈的难处,想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却不知从哪开始。关于小儿智力低下,让我们来看看智力低下儿童有哪些症状表现?那个年龄才是治疗的最佳时间段呢?
智力低下的症状表现1
不会笑。正常的小儿2个月会笑,4个月可被逗得大声发笑,而智力低下的小儿,一般不会笑,或只会无目的的傻笑。
2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6个月后,仍不能注意到大人在和他讲话。对周围的人和物注意力差,目光呆滞。
3
喂养困难。给6-8个月的婴儿喂米饭、馒头等固体食物时,婴儿常出现恶心和呕吐,咀嚼能力差,经常有呛咳的现象。
4清醒时伸舌、流涎,甚至延续至2-3岁。
5
动作发育迟。4个月仍不能抬头,10个月仍不会独坐,12个月后不会用手指捏东西,开始走路时,两脚仍到处乱踢。不能站立和走路,只能坐着或躺着,走路左右摇摆、扭曲,步伐不稳、蹒跚,关节僵硬、不能活动,手不能拿物,上肢难以伸展,往往合并有躯体或肢体畸形等。不同的患者各种障碍表现不同,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有的患者病情轻些,有的则较为严重。
6受刺激后,不会立即引起啼哭,而要隔一会,或反复刺激后,才能啼哭,哭的声音与正常小儿不同,常出现刺耳的尖叫,或哭声无力。
智力低下治疗的最佳时间段1
智力低下的治疗关键期2—12岁
儿童脑发育时期主要在2—12岁期间,智力低下儿童主要是脑发育受损引起的,因而此时干预治疗将会比后期治疗难度低,所以家长切不可等待,抱有智力低下自愈的想法,不少后期看智力低下的患者,恢复的难度就很大了。把握住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关键期,是对孩子最无声的爱,也是孩子度过快乐童年的第一步。
2
6岁前属于轻度智力低下,治疗有效
处于发育阶段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能通过不同途径表现出适应能力,特别是许多轻度智力低下儿童,都有提高智能的潜力,是预防工作的重点。轻度智力低下主要与社会文化情况有关,所以预防轻度智力低下重点应放在出生后的诸多因素,如营养、保健、早期教育。在6岁之前,尤其在1岁半到2岁之间最有效。同时对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3
不同患儿有效治疗时间有所差异
在诊断过程中,需详细收集儿童的生长发育史,全面进行体格和神经精神检查,将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对照和比较,判定其智力水平和适应能力,是否患有智力低下。
一般而言,一旦发现为智力低下,医院进行就诊,并持续治疗直到根治。治疗智力低下是刻不容缓的,千万不可耽误。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