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抬头、6月独坐、1岁走路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成长历程,若宝宝已过了学走路年龄,但走路时却仍像鸭子般左右摇晃,或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那家长们就得注意了,当心宝宝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就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近日,医院小儿骨科接诊了一位16个月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宝宝,并成功为其手术治疗。
桐桐是一位16个月大的女宝宝,自1岁开始学会走路后,父母发现其步态异常,走路时像鸭子般左右摇晃,但行走无疼痛及哭闹,家长自认为宝宝刚学会走路,不太好看,长大一点就会变好的,没有引起重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桐桐的情况并没有改观,走起路来还一跛一跛的,一不留神就会摔倒,家人方才感觉事态严重。医院行检查提示为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医院均建议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效果遂来到我院小儿骨科就诊。
术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即股骨头不在髋骨臼窝里,或容易从里面滑出来,如果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将不影响正常走路,也不会影响日后生活,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髋关节炎。对于这位特殊的小宝贝,医院高度重视,召集了院内专家大会诊,对手术细节和术后康复方案做了反复、仔细研讨,最终决定为其施行切开复位+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术。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以彭放兵、胡世密为首的小儿骨科专家团队成功为桐桐施行了切开复位+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术,通过手术改善髋臼和股骨头的匹配关系,为发育差的髋关节提供了正常的生长发育环境,避免了人工关节置换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术后因桐桐年龄小,加上近来气温逐渐升高,术后主治医师胡世密为其使用轻便、透气、便于复查时射线穿透的特殊石膏材料;科主任彭放兵考虑到石膏固定时间长、宝宝对被动体位配合度低,反复叮嘱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理疗等技巧缓解疼痛;为消除术后卧床康复的烦闷,小儿骨科医护团队在空闲之时,不忘给小桐桐讲讲故事、唱唱歌,病房里不时传出小宝贝“咯咯”的笑声。目前,小桐桐恢复良好,再经过后续的治疗及康复锻炼,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行走姿态了。
细心呵护小儿骨科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若您的宝宝在婴儿期存在关节活动障碍、患肢短缩、皮纹不对称,幼儿期出现走鸭步、跛行步态、患肢短缩畸形等情况,特别是女婴,有臀位产、有阳性家族遗传病史的情况,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医院就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越早治疗越好,半岁内可通过吊带固定的简单方法治愈,一岁半以内一般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佩戴儿童特殊支具等方法进行矫正,避免了手术且治愈率高,晚期则会影响关节发育,遗留残疾等。
小儿骨科:--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小儿骨科主任。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长期致力于小儿创伤及骨与关节感染、软组织先后天畸形等疾病。医院进修学习,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擅长小儿微创治疗及小儿先后天骨关节畸形矫形。如手足多指(趾)并指(趾)畸形、扳机指、斜颈、内外八字、膝内外翻(0/X型腿)、肢体不等长、先天性马蹄内外翻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年型股骨头坏死、先后天性上肢畸形、脑瘫四肢畸形等疾病的研究、尤其对手足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的治疗有自己的心得。
小儿骨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医院,重庆医院小儿骨科深造。临床经验丰富,手术风格细腻,擅长于18周岁以内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和骨与软组织先后天畸形,如儿童四肢骨折微创治疗,先天性马蹄内外翻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年型股骨头坏死、脊柱侧弯、脑瘫四肢畸形、内外八字、膝内外翻(o/x型腿)、肢体不等长、斜颈、扳机指、手足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等。
合成:娄底交通广播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