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手指关节脱位
儿童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半脱位症状
左关节半脱位
双侧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吧

Wang手术用于大龄漏斗胸儿童的可行性

Wang手术最佳的手术年龄为5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但是,很多大龄的患儿同样渴望得到这样的治疗。经过认真的研究,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同样有信心,在大龄患儿中完成这样的手术。

Wang手术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克服Nuss手术对年龄的限制,尤其是低龄漏斗胸患儿无法接受Nuss的缺陷,专门针对低于5岁的患儿设计。患儿年龄越小,手术的效果越理想,这是Wang手术最明显的特征。而该手术的消息公布后,有很多年龄较大孩子的家长纷纷前来咨询,急切地希望我们采用这种技术完成治疗。这为我们的技术提出了挑战。有挑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等于给我们送来了进一步攻坚克难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Wang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有一个柔软的胸壁,低龄患儿肋骨、肋软骨均处于发育的初期,由于骨化程度极低,因此非常柔软,这样的胸壁为塑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Wang手术最大的特征是创伤极小,要达到创伤小的目的,客观上要求患儿的胸壁要“顺应”手术的要求。“顺应性”越大,创伤自然越小;相反,如果胸廓的形状很难完成塑形,则创伤一定大得惊人。低龄患儿的胸壁是最适合完成矫形的结构,这为Wang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结构基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的胸壁会逐渐变得坚硬,这就是说,其胸壁的“顺应性”会逐渐降低。面对如此难以“驯服”的胸壁,Wang手术等于遇到了真正的“硬骨头”,要啃下来显然不太容易。

那么,硬骨头难到真的无法啃动吗?其实从啃骨头这样的比喻中就很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的答案就是:为什么不借助器械的力量参与“啃骨头”的行为呢?

其实早在数年之前,我们就一直在研制一种强有力的器械,这种器械是用于成人胸廓成型的利器,我们将其命名为“预塑形器”,其基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机械的力量改变胸壁结构的硬度,以便于随后真正的塑形。预塑形器的原理我们已经在临床中反复使用,凡是遇到“难啃的骨头”,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这样的操作。这为我们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以往的所有塑形手术中,我们均使用了预塑形的操作,这操作为塑形铺平了道路。到了如今,当Wang手术用于大龄儿童时,再次遇到“硬骨头”,这种预塑形的方法恰好成了啃下硬骨头的又一利器,这使我们对这些患儿的Wang手术充满了信心。

预塑形的操作有三种方法:其一,直接对骨性结构进行外力塑形,这样的塑形可以改变结构的整体形状而不会破坏结构;其二,利用“预塑形器”进行塑形,这样的塑形同样只改变形状而不破坏结构;其三,直接破坏结构而完成形状的变化。在Nuss手术之前的大量开放手术中,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操作。

大龄儿童骨骼坚硬,不能直接使用Wang手术。而通过预塑形的操作,很容易改变胸廓的形状,这使得Wang手术成为可能。

那么,在三种预塑形方法中,哪一种更适用呢?其实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根据我们以往在成人手术中的经验,只要有了这三种方法做保障,便没有完不成的塑形。由此让我们对大龄漏斗胸患儿的Wang手术有了更多的信心。而同样令人兴奋的是,由此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奢望:既然有如此强大的预塑形技术,为什么不在成人患者中使用Wang手术呢?这将是我们下一个要啃的“硬骨头”。

(王文林,医院胸壁外科主任,aifu;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riz.com/zgjbtw/5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