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两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
编辑
于雷
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编辑长期致力于益智、教育领域
胀气(十一)
其他一些妈妈担心的,跟“胀气”有关的问题(第二弹):
4.孩子身体扭动,涨红脸,是胀气吗?
5.孩子打屁或吐奶以后,“症状”好一点,是胀气吗?
延伸阅读:欣源说孩子肚子鼓鼓的,爱哭闹,是“肠胀气”吗?欣源说
宝宝肚皮真的能被食物撑得“胀鼓鼓”的!原因有很多,表现也不一样欣源说
宝宝肚皮胀鼓鼓,检查说是“肠梗阻”!结果啥事没有。为什么呢?欣源说
小婴儿不解大便,肚子胀,听说有可能是“巨结肠”!真的吗?欣源说
还有哪些疾病,能让孩子肚子胀鼓鼓的?欣源说
孩子肚子摸起来有点硬,敲起来邦邦响,听起来咕咕叫,是因为“肚里有气”吗?
△△△注:我转来这视频并不代表我认可里面的观点哦!是想让大家看看,我们通常认为的“胀气”,“涨红脸”,一般就只是孩子哭了,发出呼唤而已——他行动能力有限,只好哭和扭动啊!这里面的解说随便看看吧,网上这种说得模凌两可,“似对非对”的东东有很多,看着好像不错,但没说到点子上,也没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反而制造新的问题——妈妈忙不迭地,折腾别的去了,特别是看医生(对医生也会强调各种肚子“症状”,双方都各种误导)、买药。于是,孩子更吵了。
延伸阅读1:每到太阳落山或夜间睡前,小宝宝就持续大哭大吵,真邪门!其实,这是“黄昏焦虑”、“吵瞌睡”
延伸阅读2:欣源说
全家上阵变着花样儿哄睡,身累心累效率低——有没有想过,这样把孩子睡眠秩序感给破坏了?
下期给大家发个“睡眠信号”的文章哦。
其他一些妈妈担心的,跟“胀气”有关的问题(第二弹)
4.身体扭动,涨红脸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快睡着,或睡了一阵即将醒来的时候,身体扭动、蜷曲,小脸儿憋得通红,左右摆头,小手不住地在脸上、耳旁、头皮、口周等部位摩挲(有的孩子是抓挠,甚至能抓出血印子来,一些妈妈还以为孩子痒痒呢,这时候还不会定向抓挠的,不是这个原因,即使痒痒,也未必只有睡前才痒痒),嘴里还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显得异常烦躁。
妈妈们看到这个现象很疑惑,也常常把它归结为肚子不舒服的表现——身子扭,腿往上蜷,咱闹肚子时不也这样吗?如果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睡好觉,妈妈们也容易归因为肚子不舒服,影响到孩子睡眠。有些妈妈疑惑地上网查,或咨询一些养育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也容易往病理方面考虑。
其实,这就是孩子睡眠前后,非常正常的表现啊!
△△△这妈妈也认为孩子“胀气”,其实咱们拉到视频末尾,明显发现孩子是困了,找妈妈吃奶想睡觉哩。
孩子跟大人不同,大人可以自己睡着,而孩子睡觉是需要大人帮忙安抚的。老天爷这样安排,是希望孩子在睡眠前后与大动物保持紧密的身心联系,从而能保障他在复杂的丛林社会里生存下来。他的嘴是最为灵敏的器官,因此,从生理角度,他特别希望获得妈妈乳房的吸吮安抚。我们随手搜索一下小动物跟妈妈依偎着吃奶,相拥入眠的照片,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图源:新华网、环球网、美拍,侵删图释:乳房提供宝宝的口欲安抚需求,贴身亲密接触,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图源:Pixabay,CC0协议
图释:人类的孩子,需求别无二致。
图源:Pixabay,CC0协议
图释:西方价值观渗透,zheng治正确的育儿方式是这样的——小动物在妈妈怀里,小小的人儿,却得被心爱的大人,把呼唤的小嘴塞住,把乱动的小身体绑起来,搁笼子里。让大人的自恋得到满足,看着如此“整齐有序”,好“独立”,没给大人添乱的天使小孩。
延伸阅读1:欣源找图
论宝宝睡觉的正确打开方式——看了这些幸福满满的照片,包您不纠结了
延伸阅读2:欣源找图
"口欲"是不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咱们看图说话哟!
他快入睡的时候非常烦躁。睡了一阵,深浅睡眠交替需要接觉的时候也很烦躁。多数孩子会在这些时候发出睡眠讯号,不同孩子发出的讯号有所不同,但同一个孩子发出讯号的方式基本类似——揉脸的一直揉脸,搓耳朵的一直搓耳朵,抹嘴的一直抹嘴……大部分孩子会在这时左右摆头,身体扭动,表情纠结,发出“吭哧吭哧”的古怪呼唤。的确有点儿像咱们闹肚子的动作。
△△△个人觉得这个视频的描述还不够,孩子睡眠信号有很多,有些看上去与睡觉关系不大。有的孩子会更兴奋,有的孩子有抓耳挠腮,抹嘴,歪嘴,左右找奶的动作。这些更典型。哪天我发一篇介绍“睡眠信号”的文章。
如果孩子因各种原因睡不好,他的确容易醒来,那么,他发出睡眠讯号的机率当然非常频繁!比如出牙期、翻身期,孩子经常醒,当然常常出现这类表现啦!其实,小月龄宝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大人违背了他的生理规律,并造成睡眠秩序混乱。比如把一个小婴儿独自放在婴儿床中,他当然容易“落地醒”,也睡不踏实,身体扭动和吵闹会异常频繁。到了各种睡眠倒退期还会变本加厉。
然而,我们把因果关系给弄混了。孩子睡不好,所以频繁发出睡眠讯号,表情和动作显得古怪和纠结。我们想找孩子睡不好的原因,看到这些现象不理解,容易联想到自己闹肚子的动作,再结合孩子“肚子咕咕叫”、“放屁”、大便不符合预期等表现,强化了自己偏颇的认识。再上网一查,找亲友或缺乏养育经验的医务人员询问,更是容易过度病理化——我们反复强调的都是消化道症状,于是大家都给带偏了,容易作出一些处理肠胃不适的操作,进一步互相强化这类认识。
归根结底,孩子是没睡好啊!没睡好的原因忒多了。很多时候,这些药品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却制造了新的问题——刺激孩子肠胃,影响孩子吃奶,导致孩子更加闹腾了(孩子睡不好的原因太多了。想知道孩子为啥睡不好,怎么判断,如何针对性处理,详见《夏娃的困惑——母婴安睡》一书)。
延伸阅读:点击文章上方蓝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