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手指关节脱位
儿童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半脱位症状
左关节半脱位
双侧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吧

家长必读牵手不当,小心宝宝桡骨头半脱位

点击标题下「柚子社区家园」,获取更多实用内容!

牵手,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传递,可是家长们知道吗?当握着孩子柔软的小手时,也潜藏着一种危险哦。

宝宝两岁了,开始满地跑,爸爸寸步不离地跟着,宝宝突然一个趔趄被玩具绊倒了,爸爸着急伸手去够,一把抓住了小手,宝宝倒是没摔着,但扶起来发现他的胳膊肘不能动了,还有点肿,宝宝又疼又着急哇哇大哭,爸妈也一时慌了神。

这种场景,可能就是发生了传说中的肘关节脱位。

临床上孩子被家人“牵手”导致桡骨头半脱位的病例很常见。肘关节是由尺骨和桡骨的上端和肱骨的下端构成的,桡骨头被周围的滑膜和环状韧带包裹固定,防止桡骨头脱离它应该在的位置。

由于儿童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因而很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尤以5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

确切的说,肘部关节脱位最常见的是桡骨小头半脱位,最常见于2~3岁,但6个月到七岁都有可能发生,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孩子的肘关节还没有发育完善,“钩连”不紧密,容易在不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摘钩”脱臼(图片来自ClinicalKey)。一些孩子因脱位造成关节周围韧带和软组织损伤,如经常牵拉不当,容易出现多次复发。

宝的手或上肢突然受到牵拉时,手臂上的桡骨头就会被拉离它原本的位置,这时周围组织就会很容易“跑”进去挤占桡骨头的地方,妨碍它回到原位,这样就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

一般而言,以下这些动作都有可能引发桡骨头半脱位:抓住宝宝的手以避免他摔倒;抓住宝宝的手或手腕试图拉起宝宝;抓住宝宝的手,让宝宝把手套进上衣的袖子里;拉着宝宝的手或手腕来回摆动(“人肉秋千”或“人肉钟摆”);猛拉一下宝宝的胳膊,使他走得更快等。

那么,家长们要怎么发现宝宝可能出现了“桡骨头半脱位”呢?

1.宝宝大哭呼痛: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宝宝会在瞬间大哭,大一点的孩子会告诉家长“整只手臂”都痛。

2.拒绝触碰:为了缓解疼痛,宝宝会尽可能不动受伤的那只手,也会拒绝其他人触碰。

3.弯曲患肢:宝宝会让受伤的胳膊呈半屈状态。一般不会出现肿胀。

当宝宝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时候该怎么办?

应该就近求助骨科医生,一般而言,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并不困难,有明确的牵拉损伤史,孩子手肘部位疼痛、哭闹、受伤的一侧无法抬举或取物、桡骨头处有压痛等即可诊断。一般情况下桡骨头半脱位无需手术,只需手法复位即可。

复位成功数分钟后,孩子疼痛就会得到缓解,停止哭闹,患侧也可以做抬手、摸耳朵、举高等动作。

家长需注意,复位手法简单但也很专业,不建议家长自行为孩子复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或延误病情。复位后一般不需固定。

但是,要告诫家长不可再暴力牵拉,以免再次发生桡骨头脱位。

如何预防桡骨小头半脱位

1、对于好发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跟孩子游戏或牵拉孩子时,应避免直接拽手或手腕部,尽可能牵住衣服。孩子快摔倒时,尽量拽肘部以上或者衣服,可以明显减少肘关节脱位的机会。

2、一些孩子因脱位造成关节周围韧带和软组织损伤,如经常牵拉不当,容易出现多次复发。复位后建议适当制动,减少肢体负重和牵拉1~2周。

3、加强运动保护。

拿单杠来说,双手同时抓握的肘关节脱位风险要小于单手抓握,孩子在“摇荡”身体时,加上离心力的作用,双手承受的重量会大于体重,此时如果一只手脱杠,另一只胳膊肘关节很容易脱位,最常见的还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4、一些孩子甚至会出现睡眠中肘关节脱位的情况,一般见于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脱位的孩子:睡觉时胳膊无意中压在自己身下,孩子自已抽出时因特殊应力(寸劲儿)发生脱位。

平时注意少牵拉有过脱位的胳膊,睡觉时让孩子侧卧,有问题的胳膊朝上,可以减少这种风险。

-End-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会及时删除。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riz.com/zgjbtw/9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