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畸形,涉及冠状面和矢状面,根据病因大致分为神经肌肉性、先天性和原发性。其中,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scoliosis,AIS)占总病例数的80%~85%,是最常见类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体母细胞的组成或者分裂失败,从而导致不对称的椎体生长和弯曲。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有很多病因,如脑瘫、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脊髓脊膜突出症。AIS将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脊柱侧凸是通过放射学上使用Cobb测量方法在冠状面上的脊柱曲度>10°进行定义的。在解剖学上,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同时涉及椎体旋转。虽然在10~16岁的儿童中有2%~4%存在脊柱侧凸,但只有大约1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会加重并需要医疗介入。如果不治疗,严重的曲度增加可能会导致慢性背部疼痛、呼吸功能障碍和退行性关节炎。加重的危险因素包括曲度大、骨骼不成熟和女性。一般来讲,曲度>50°需要进行手术介入。脊柱融合是当下的黄金标准;它的目的是矫正畸形,并防止侧弯进行性加重。
Cobb角测量法
当脊柱侧凸发生在骨骼系统发育成熟的患者时,称为成人脊柱侧凸。报道的成人脊柱侧凸率相差很大。在青少年群体中,通过Cobb角测量法测量角度>10°则被定义为脊柱侧凸。然而,大部分寻求治疗的成人患者侧凸角度>30°。成人脊柱侧凸可能仅仅是未治疗的青少年脊柱侧凸的进展,或者可能是由于其他脊柱疾病如退变、骨质疏松、骨软化引起的。此外,成人脊柱侧凸发生经常合并椎管狭窄、旋转半脱位、神经压迫。成人脊柱侧凸通常也会引起身高下降、呼吸短促和过早的饱腹感。和青少年脊柱侧凸不同的是,患者经常出现背部轴向疼痛和下肢放射痛,有时伴有进展性躯干失衡。疼痛与脊柱侧凸角度或者脊神经受压有关。成人脊柱侧凸的治疗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包括非手术护理、减压、限制性固定和长时间融合。手术治疗适用于对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存在疼痛和功能限制、进展性畸形、神经损伤,以及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牢固的、平衡的脊柱融合以防止长期的功能障碍和失能。后路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其他手术治疗方法还包括前路和前后路联合脊柱融合。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侧弯角度、柔韧性、部位及外科医师的偏好和经验。目前,节段性椎弓根螺钉、钩、线的使用可保证更好的矫正效果和较少的植入失败。椎弓根是椎体中最硬的部分,是固定装置极佳的定位点。脊柱后侧肌肉组织由深层和浅层两部分组成。
脊柱后侧肌群
浅层的竖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骶棘肌;深层肌肉的包括短的旋转肌(多裂肌和回旋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脊柱肌肉组织由相应节段的胸腰椎神经根的背侧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相应节段的肋间后动脉的背侧支。通常,后路手术入路采用后背部正中直线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一直到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棘突的尖端之间被切开,一直切开到横突位置。外科手术会暴露和损伤椎旁肌肉,这些是重要的稳定肌,特别是在腰椎部位。脊柱后路切开会带来椎旁肌肉失神经支配和躯干稳定性下降的风险。手术期间的长时间牵引也会导致椎旁肌的缺血性损伤。术后并发症在青少年中较成人中少见,这些并发症可能包括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感染、不愈合、失稳及一些内科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最后,脊柱融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ROM丢失,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和融合的长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后融合术前和术后的后前位影像学图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后融合术前和术后的侧位影像学图像
成人脊柱侧凸脊柱后融合术前和术后的后前位影像学图像
成人脊柱侧凸脊柱后融合术前和术后的侧位影像学图像
术后康复
目前术后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术后即时护理和运动、背部的专项康复、回归功能活动水平。在术后即时护理阶段,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身体能力和综合患者的所有需求,治疗的重心是转移、步态和术后背部的基本护理。在背部的专项康复阶段,患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庭康复或亚急性期康复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肌肉的协调性、力量和耐力,治疗的重心是使功能状态最大化。当患者进入最后阶段时,帮助他们回到基本功能活动水平,逐步增加耐力和有氧训练,同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