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妈们咨询宝宝大便的比较多,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谈论孩子大便的时候,首先是要说明孩子的年龄、饮食结构、平时排便习惯等;其次,完整描述大便的特点,如次数、颜色、性状。这样才能表达清楚,有助于医生更好的判断。
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1.正常健康儿童的大便次数与年龄、食物有关。如生后1周的新生儿约4次/日,2岁约2次/日,4岁约1次/日。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多是糊状的,金黄色或者淡绿色的,味道不臭,稍酸,每日1-7次或者1-2周一次(只要宝宝喂养正常,没有腹胀表现,大便性状好)都是正常的。配方粉喂养的婴儿,大便比母乳喂养的要稠些,次数较少,呈现淡黄色或者褐色,味道臭,有时出现奶瓣。
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菜泥时,可能有大便中有少量菜泥出现表现,如果孩子大便性状正常,就不提示肠道功能不好,而是肠道适应菜泥的表现,过几天就会好;如果大便特稀,大量菜泥,提示吸收功能不好,晚些再添加菜泥。
母乳和配方粉喂养宝宝大便有什么不同
●母乳喂养的大便稍稀,因为母乳中含有乳糖多,乳糖进入肠道后,多被乳糖酶分解利用,小部分未被分解的,要么留在肠道,要么被细菌分解变成乳酸,这些都可以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向肠道内移动,刺激肠道蠕动,导致大便稍稀,次数较多;
●母乳喂养的大便有时绿色,因为大便排的快,带着胆汁的颜色就排出来了,还有因为母乳喂养时,大便多呈现酸性,在此环境下,肠道菌群能氧化胆红素变成淡绿素,胆绿素是绿色的;
●奶粉喂养的奶瓣多因为奶粉中的蛋白质(酪蛋白)多,原因见下面奶瓣的讲解;
●奶粉喂养的味道臭,也是因为蛋白质多,未被吸收的,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产生氮气、硫化物等,产生臭味。
●奶粉喂养的颜色是淡黄色因为大便呈碱性,在此环境下,肠道菌群能还原一小部分胆红素成胆素原,胆素原没有颜色,所以黄色就变淡了。
2.儿童腹泻的诊断依据是大便性状和次数。医生一般根据孩子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或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情况,可作出腹泻诊断。儿童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饮食不洁、食物过敏、细菌或病毒感染等。2岁以下婴幼儿容易发生腹泻。因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身体防御功能较差;其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腹泻按严重程度来医院治疗的和可以在家里处理的,为防止耽误宝贝病情,医院治疗的情况给大家先讲下,后面给大家讲可以在家处理的怎么喂养。
如果孩子医院治疗:
大便带血:如果血是混在大便中的,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在大便的表面附着一点血迹,那可能是肛裂造成的,我会今后另外在肛裂的治疗中讲解。
宝宝几个小时拒绝喝水或吃东西:尤其是连喝水都吐的孩子,这可能导致脱水。
严重的腹痛,或者腹痛反复:孩子可能不会说肚子痛,但是孩子能表现出来,比如孩子不玩啦,躺着不动,蜷着腿,不让家长碰肚子,头上都是汗液等。
行为改变,易激惹或者反应低下:什么是易激惹?就是不让你碰,一碰孩子就烦躁;什么是反应低下,孩子老想睡觉,懒,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回应少或者无回应,就是低下的表现。
孩子小于3个月:医院呢,因为小于3个月的孩子体内水的代偿能力不成熟,一旦腹泻,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脱水,医院。
孩子发热大于38度伴有粘液性的大便:因为发热伴有粘液便提示有可能是细菌性肠炎,需要明确诊断,抗生素治疗。
中到重度的脱水的症状(脱水评估见下面的表格):像下图的孩子,已经到重度了,如果孩子已经这个样子了,医院来治疗。
家长怎么判断孩子是否脱水呢?
孩子出现了精神差,口唇发干,口渴,哭时泪少或者无泪,皮肤弹性不好,小便量少(关于小便的量不是很好评估,什么是正常的?孩子代谢旺盛,进水量多膀胱容积小,1岁左右每天排尿15-16次,学龄前和学龄期每天6-7次小便是正常的,所以,小的宝宝4-6小时、大的宝宝6-8小时没有小便是异常的,提示可能有脱水情况,因而推荐,如果超过以上时间没有小便,要让医生评估下孩子的情况,看是否需要治疗),就怀疑孩子有脱水的现象。
腹泻治疗主要是针对脱水,多数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最简便的措施是家里备些口服补液盐III。如果伴明显呕吐,可暂禁食数小时(不禁水),好转后可继续进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如果孩子精神差、尿少或尿色黄、伴发热或腹痛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3.儿童便秘的诊断较复杂,不是单纯依据大便次数。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可每周1次大便,无排便困难;有排便困难的婴儿也可能每日多次大便。儿童功能性便秘,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可自行缓解。小婴儿的饮食建议:可摄入少量含有山梨醇的果汁,如西柚汁、梨汁、苹果汁,缓解后即停用。≥6月龄婴儿:食物中宜添加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薯、豆类,蔬菜及水果中。虽然90%以上的婴儿便秘是功能性的,但发生便秘的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排除发生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因此,如果孩子有排便困难或者怀疑便秘,建议及时就诊,排查原因。大便的颜色代表什么?
1.黄色:
正常大便中含有黄褐色的粪胆原,导致大便呈金黄或深黄色。
相对来说,母乳喂养婴儿的大便颜色呈金黄色,配方奶喂养的呈深黄色。
2.绿色:
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大便呈墨绿色,是正常的胎粪颜色。
婴幼儿常出现绿色大便,可能是摄入铁引起的,如配方奶过度喂养、额外补充铁剂、进食高铁米糊等,也可能是摄入绿色食物的影响。
婴幼儿、年长儿童,可能是腹泻、饥饿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肠蠕动增快,大便中的胆汁成分来不及重吸收,使大便呈绿色。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多数情况下,孩子排绿色便不代表身体有问题,但如果伴随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奶量变差,那就要及时去看医生了。3.红色/黑色:某些食物和药物可能导致大便看似呈血性。当孩子过多食用西瓜、蕃茄、胡萝卜、红心火龙果等深色食物,粪便也可能呈现红色。外观类似黑色的粪便可能是因摄入动物血、铋剂、活性炭、铁,或偶尔因进食大量巧克力、蓝莓或暗绿色食品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黑色且油光闪亮,主要是血液中的铁在肠道内发生化学反应,使大便变黑。大便表面附着鲜血或血丝,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肛裂或肠道息肉等所致。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当一般状况良好的儿童便中含红色物质时,大便检测尤为重要。这里特别提示一种常发生于婴幼儿的急腹症:急性肠套叠,发病时典型特征是间歇性哭闹(剧烈哭闹难安抚)、呕吐、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腹部触诊有包块。疾病初期大便检查可能正常,B超检查是首选检查手段。4.灰/白色:多见于肝脏或胆囊问题。因为胆道狭窄或阻塞使进入肠内的胆汁减少或缺失,无粪便色素生成,就会使大便呈灰白色。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特别是小婴儿黄疸期间,需尽快就诊排除胆道问题。如何分辨大便的性状?
1.性状分类:大便性状就是大便是否成型,软的还是硬的,水多还是少。
●从大便的性状而言,婴儿是糊状便,下图类型6所示的样子,含水较多;随着生长,含水量会减少,儿童和成人是香蕉状便(就是下图中的类型4,标香肠样的)是最适合的。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StoolScale)形象地将人类的大便分为七类。从类型1到类型7,性状逐渐变稀。类型1-3提示大便较硬,需要注意便秘问题。类型4是大孩子和成人最好的便,类型5也是可以接受的。类型6是糊状便,是以母乳或配方粉为主食的宝宝的便,图7是腹泻的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是类型1,大便时候有难受表现,那可以诊断便秘啦。
●如果1岁以上宝宝的大便是类型6、7这个样子的,提示肠道功能不好,可能是一过性的,比如受凉后,肠道蠕动一过性增快导致的腹泻;也可能是感染导致的腹泻,需要注意下啦。
2.奶瓣:奶瓣就是宝宝大便中白色的颗粒状、小块或瓣状物。在宝宝胎便排完,到3个月前比较常见。通常跟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质没有被完全消化或过度喂养有关。一般可以继续按需喂养,奶瓣的情况会逐渐改善。新生儿胎便排除后,开始排自己消化母乳或者配方粉后形成大便,但孩子的肠道刚开始启用,功能没那么完善,加上吃多吃少的控制权多在母亲这边,通常会导致孩子吃多,导致肠道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蛋白质,形成奶瓣。这不代表孩子肠道有问题,是肠道开始工作时,正常的适应阶段。
从母乳喂养改为配方粉喂养的孩子,出现奶瓣多,也是正常的,配方粉中蛋白质,尤其是酪蛋白多,肠道一时没能跟得上消化的步伐,出现点奶瓣也不为过啦。
如果宝宝大便一直有奶瓣、大便较稀,但孩子生长、发育、饮食等都是正常的,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孩子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医院检查,这提示孩子消化功能有损伤。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3.粘液:正常大便中有少量粘液,像鼻涕一样的东西,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看见,若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粘液量增多。粘液是肠道粘膜分泌的,具有形成一道屏障,防止异物进入肠粘膜细胞;润滑肠道,便于大便排泄的功能。正常时,大便中有黏液,但是因为少,肉眼是看不到的,当黏液大量分泌,进入大便中时,能出现较明显的大便。
如果宝宝出现黏液便,仅有数次,饮食、精神都是正常的,没有腹痛,可能就是肠道受到一过轻度刺激后的反应,属于身体的自行调节,无需担心。
如果大便中粘液明显增多,需要排除两类疾病:首先是感染,其次是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简单排查方法就是留取大便进行化验,然后针对性治疗。
如果大便带粘液,附着有血丝或伴有发热或腹痛,可能提示肠道疾病;此时,应尽快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及时治疗当肠道被大量细菌侵袭的时候,肠粘膜被破坏,为了把这些坏东西冲走,会产生大量的黏液并且和细菌一起脱落到大便中;同时粘膜受损,产生的炎症反应也会导致大量黏液产生,并且随着炎症进程,黏液层脱落到大便中,所以,当细菌感染的时候,会在腹泻的同时,产生黏液便。大家有时会发现在孩子便秘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硬便,后面有软便,可能还有黏液在最后;有时在硬便中间能看到黏液,这是肠道为了让硬便容易排除而多分泌的,或者是便太硬啦,把黏液刮下来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4.水样:
前边性状分类第七型,即水样/稀水样便提示腹泻。腹泻时,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或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腹泻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炎,细菌性肠炎。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
单纯就大便性状来说,与腹泻原因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需要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才能确诊。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5.泡沫:
泡沫样大便是因为大便中气体增多。那么气体哪里来的呢?未被完全吸收的糖类物质在大肠中发酵时,气体产生,大便呈酸味。
如果偶尔这样,不用太担心,观察即可。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如果经常泡沫样大便,甚至伴有腹泻,常见于乳糖不耐受。6.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典型表现为:大便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或草绿色稀糊便,有奶瓣或泡沫,可以有明显酸臭味。孩子可能还会有哭闹、腹胀、放屁增多等情况。有的乳糖不耐受不需要处理,比如孩子的生长发育良好,就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继发于腹泻,考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或者有些小婴儿长时间稀便导致体重增长不满意,建议要积极治疗。乳糖不耐受的治疗,可以选择合适的乳糖酶,以减少母乳或者配方奶中乳糖的影响;或者更换为低乳糖、无乳糖的配方奶,以缓解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没有好闻的大便气味
没有小孩的时候,很多人会嫌弃这个话题。嗯,有了孩子后。。。有些宝妈觉得孩子的大便闻起来很臭,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其实,大便的气味主要跟孩子吃的食物有关,不必纠结。a.母乳喂养婴儿的大便通常不臭,但母乳乳糖含量高,可能大便有酸味;
b.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因为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大便常有明显臭味;
c.已添加淀粉类或肉类辅食的婴幼儿,大便可能会更臭。
如果出现:
●臭味:吃的肉多—蛋白质多,那么没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这些东西都是臭的。
●酸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类在肠道内被发酵,产生酸味。
●腐烂、腥臭味道:提示肠道细菌感染,尤其是痢疾杆菌(志贺氏菌属)的感染。如果闻到宝宝大便出现鱼腥味道,医院就诊。
由于肠道菌群不同,不同人的大便气味也不同,没有好坏之分。相对于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大便气味的临床意义会小很多。一句话概括文章要点:如果孩子的排便情况与平时相比,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粪便颜色异常、性状改变,短期观察没有缓解或者伴随发热、呕吐、精神疲、胃口差等情况,建议及时找儿科医生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