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肩关节问题纷繁复杂,小编就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给大家科普一下,中风后常见的肩关节问题的评定和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本身并不疼痛,但他极易受损,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患者中十分常见,有报道约70%多的偏瘫患者存在脱位。
评定标准:
在坐位上肩峰下可触及凹陷2.既往普通X线检查认为:正常肩峰到肱骨头距离的正常值为1.0-1.5cm,当该距离小于1.0时为狭窄,大于1.5时则认为有脱位。肩关节半脱位的诱发因素肩关节天生就是不稳定,2/3的肱骨头位于关节盂外。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上、前及外侧。由于臂处于内收位,使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Basmajian称其为“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当肱骨外展时,该锁定机制不再起作用.保持关节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旋袖肌,“可以说旋袖肌是肩的保护者”。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主要的是肌纤维水平走向的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肌纤维和冈下肌。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解剖因素:肩关节关节囊下方无肌腱和韧带加强,最为薄弱,故易发生向下脱位。
破坏锁定机制:肩胛带张力丧失或提肩胛肌主动活动丧失,导致肩胛带下垂。是前锯肌丧失了上提关节盂及肩胛旋向前的共同作用,其拮抗肌—胸小肌张力增高,致肩胛骨下旋。由于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使肱骨在体侧相对于肩胛骨来说处于外展位。这时的关节囊不再被拉紧,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关节盂。
肩袖无力: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的后部明显萎缩,无法激活以取代已经松弛的关节囊的作用。因此,脱位就不可避免。
颈区神经张力增高,表现如下:
颈区增高的神经张力上提了锁骨和肩胛骨,而软瘫的躯干肌不能从下面对抗肩胛带的上提;关节盂、肩峰和锁骨被拉向上,离开肱骨头,瘫痪臂的重量阻碍了肱骨头的附属运动。
治疗目的
1、通过矫正肩胛骨的位置而矫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2、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及张力。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4、在日常治疗中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
5.降低神经系统的不利张力,以便使肩关节能复位,恢复肌肉的保护性活动。治疗方法
(一)矫正肩胛骨的姿势1、良肢位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一平桌,将患肢托起;站位或行走时,治疗师应对患肢充分保护,避免自然下垂。2、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3、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4、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耸肩运动,指导患者将患侧肩关节整体向上耸起,往复进行。(二)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1、牵拉反射: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2、快速刺激:在冈下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3、关节挤压: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也可坐位)(三)保持肩关节无痛的全范围被动度肩胛-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动。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1的运动比例向前上方。
01肩痛肩痛通常在中风后较早发生,尤其在患者虚弱的时候及任何运动都需要别人帮组的时候。61%的患者偏瘫后发生肩痛,其中2/3在中风发作后4周内出现肩痛。上次说到肩关节半脱位并不引起疼痛,肩痛往往由继发损伤引起,要想了解肩关节是如何损伤的,必须熟知肩关节的正常活动机制。
肩痛原因
(1)肩肱节律的丧失
患者上肢从体测向外抬起时,肩胛骨旋转有一个延迟的过程。这样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结构受到两个坚硬骨质的机械挤压,同样,当患肢被动抬起时,而肩胛骨不能充分旋转时会造成创伤,被挤压的结构出现疼痛。如果患者做上肢自我辅助运动时不正确,上肢屈曲,无充分的肩胛骨前伸和旋转,也会发生同样的损伤。肩胛骨旋转延迟是由于肩胛骨后缩和下沉的肌肉张力增高所致。只有在肩胛骨周围的肌张力和上肢肌张力相同时,才能保持肩肱节律,并以同样的速度一起运动,提供自认的保护。
(2)肱骨外旋不充分
由于有力的肩内旋肌痉挛和短缩,患者上肢不能外旋,被动运动时,肱骨大结节被喙肩弓阻挡并引起疼痛。
(3)肱骨头在关节盂内下移不充分
肩胛骨能充分活动但仍有肩痛的患者并不多。触诊时能感觉到肱骨头紧紧地贴于肩峰下。由于痉挛阻碍了肱骨头在关节盂内正常的向下运动,导致任何的外展动作都会引起疼痛。
引起损伤的活动
(1)帮组患者转移时牵拉其上肢;(2)不正确的提起患者靠向轮椅靠背;
(3)护理活动中从远端抬起上肢;
(4)应用滑轮进行交互运动;
(5)主动练习手臂上举时太剧烈。
肩痛的治疗
因避免容易引起损伤的活动,在做所有的上肢被动活动之前,都应先进行肩胛骨的充分松动,然后再运动上肢远端时,支持肩胛骨,使关节盂始终处于朝上、朝前的位置。
1.药物治疗:局部注射,考地松。
2.冰疗:解除疼痛,降低痉挛
3.被动关节松动术
4.理疗:高频,消炎止痛
01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
手部症状
第Ⅰ期(早期)
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水肿以手背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尤其是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手温热,有时呈潮湿状,指甲较健侧白或无光泽。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被动旋后受限,并常感腕部疼痛;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加背伸活动度时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均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双手越来越难以叉握到一起;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只能微屈,也不能完全伸直,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能微屈,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并受限。
第Ⅱ期(后期)
若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力。X线检查可出现骨质的变化。在背侧腕骨连接区的中部,出现明显坚硬的隆凸。
第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
未治疗的手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
肩手综合征的原因
1、腕关节持续屈曲受压
患者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时,患手长时间放在体侧,腕关节被动处于屈曲位,上肢的重量被动压在腕关节上,使腕关节明显屈曲。腕关节被动屈曲时,严重累计手静脉回流,手上的大部分静脉淋巴回流都在手背面。该综合征的早期,手的水肿也以手背为主。
2、对手的过度牵拉
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
3、输液渗漏
输液时液体渗漏至手背组织内
4、意外损伤
你可以更进一步,将今年的业绩或数据和去年同期的进行比较,形成趋势图进行深入分析。
温馨
提醒
1
注意患侧肢体的摆放,避免腕关节受压
2
避免过度牵拉,避免长时间腕关节屈曲
3
尽量避免在患手上输液
治疗(1)口服药物止痛:皮质类固醇激素、二甲硫氧化物、Calcitonin(降钙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抗抑郁药等。
(2)物理因子治疗:冷热水浴、蜡疗、超声等。
(3)主动运动: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在疼痛和水肿未消除之前,不要做伸肘负重的练习,任何引起疼痛的训练都应避免。
(4)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上举上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5)冷热水浸泡法:冷水温度约10度,温水温度约40度,分别在温水和冷水中各浸泡10分钟,水面应超过手腕,以上方法重复3-4次,每天2-3次。
(6)冰水浸泡:冰与水2:1,
(7)压迫性向心缠绕:压力从指间开始减小,以形成一个压力梯度,有助于水肿的消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