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河的支流——长山河屠甸段南岸的不远处,有一个叫院基里的小村庄。这个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庄,在历史上却是众多桐乡学子神往的地方。桐乡第一个书院——白社书院就诞生在这个小村庄,村名院基里也是由此而来。
创办白社书院的是一位叫卫富益的南宋学者,但他最出名的却不是他的学说,而是他的气节,他是“世受宋恩,不事他姓”,后人称他为“正节先生”。这白社书院,正是卫富益先生隐居屠甸后创立的。
南宋时,屠甸还有一位大人物,名叫朱胜非。他曾在南宋最艰难的建炎、绍兴年间两度为相,主持政务。但秦桧主相后,朱胜非选择崇德县募化乡东八都三图,就是今天的屠甸镇旗杆下隐居。为纪念朱胜非,如今屠甸工业园区里有一条路就叫胜非路。
朱胜非的朱氏家族可谓是人才辈出,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有不少出自于旗杆下的朱氏家族。
说到屠甸的大家族,就要说陆氏家族了,因开飘洋船发达后,清初迁移到屠甸的陆氏,乾嘉时期已是屠甸的望族。石泾公园里的乾隆六十年《永禁碑记》上就记着好几位陆家人,可以想见陆氏在地方上的影响。
最先迁移到的陆鸿、陆思忠父子修造了大名鼎鼎的半壑园,屠甸人叫它陆家花园。如今半壑园只是存留几许,但却是桐乡历史上众多私家园林中,唯一还存有遗迹可看的。
当然,屠甸镇上的大家族不会只有陆氏家族,清代的毕氏一族,五代四世七人都是诗人,他们还出了家族诗词作品集——《毕燕衎堂四世诗存》,是典型的诗香世家。而毕家最为屠甸人津津乐道的是,毕氏家族出了屠甸镇历史上第一位举人,毕槐。
那说到屠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要说到桐乡曾拥有过的唯一的一座山——殳山。元末明初,在殳山,当时是文人荟萃,墨客云集,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其中有不愿仕进,隐居殳山,设馆教授学生的元末明初大诗人贝琼和鲍恂。
到了近代,屠甸书画家更是多多,比如徐菊庵的画,谢养弦的字,朱梦仙的《谱》等等,在桐乡乃至周边地区家喻户晓。特别是朱梦仙先生因善画蝴蝶,后人尊他为“朱蝴蝶”;而他还是个园艺家,不仅亲手栽培槜李,还出了一本《槜李谱》。
当然,若要数屠甸近代书画界最最重量级的人物,那是非钱君匋先生莫属,钱老“一生精三艺,九十臻高峰”,既是著名的书画金石大家,又是位大收藏家,是屠甸的骄傲。
编辑丨吕姚炜 来源丨FM桐乡之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