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胸廓扁平、胸前壁塌陷,有的甚至有一个深深的凹陷,她们的孩子消瘦、不爱动,而且容易感冒,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这种疾病我们称之为“漏斗胸”,因为胸前区的凹陷形似生活中的“漏斗”而得名。
漏斗胸(funnelchest)绝大多数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也有后天获得性的,比如说先天性心脏病正中开胸手术后。男性较女性多见。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这种疾病在过去常常被误认为是婴儿缺钙所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关。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一个突出的上腹。
婴儿期漏斗胸症状较轻,常未被注意。但这种疾病属于渐进式疾病,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体征及症状越发明显。多数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较同龄孩子明显落后。年龄小的漏斗胸患儿凹陷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不对称,胸骨多向右侧旋转,甚至会导致脊柱侧弯。胸骨最深凹陷处压迫心肺,心脏多数向左侧胸腔移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导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有些患儿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收缩期杂音等。
另外,患儿的心理障碍不应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通常的表现是自卑、内向、无安全感,逐渐感觉外观不好看,不愿意让别人看他(她)的胸部,甚至抑郁。尤其是大龄儿童和成年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且有深在的心理反应,表现如特异的窘态反应、有耻辱感、社会性焦虑、工作能力受限、定向性差;对挫折和诱惑的耐受力降低;交际能力受限,严重的可出现抑郁症甚至自杀侵向。
说到这里,提醒家长朋友应该学会自查。如果您的家族,特别是父亲家族中有这样病史的人,就应特别留心自己的孩子!而且这种疾病单从外观上也是很好诊断的!
那么,如果孩子真的有这样的疾病,应该怎么办呢?
您应该先寻求专业医生的面诊,一旦确诊,应建立随访档案,方便医生对您孩子的疾病、治疗、恢复等情况系统的了解,以便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期因为程度轻,多不需要处理。建议合理的饮食、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以免导致佝偻病。佝偻病造成的肋外翻会导致畸形更加明显,也对日后的矫正增加困难!
随着年龄增长,若胸前区凹陷加重趋势明显,可选用吸盘负压吸引治疗。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负压对漏斗区域施加吸引力,使凹陷区域提升,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一种几乎无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年龄在3岁以下、轻度漏斗胸只影响外观或者中度漏斗胸不压迫心肺的患儿。3岁以上同样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慢慢坚硬,治疗起效会相对更慢,需要维持治疗的时间更长,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
那么,那些不适合使用吸盘负压吸引的孩子,又该怎么治疗呢?不适宜负压吸引的多是大龄、程度多较重(Haller指数大于3.25)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只能采取手术的方式了!
医学经过近数十年飞速的发展,己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漏斗胸的手术方式也从创伤较大的Ravitch术式演变到目前全世界公认的NUSS术式,除了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创伤己降到最小,是漏斗胸治疗历史中的里程碑。这种术式是将一根事先在体外根据胸廓参数塑型的钢板,通过两侧胸壁的小切口植入到患儿胸腔内,再翻转抬举胸骨凹陷,达到矫正目的。
适宜该手术的指征为:
(1)Haller指数(凹陷最低点的胸廓横径/凹陷最低点到椎体前的距离)大于3.25。
(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
(3)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
(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
(5)外观畸形使患儿不能忍受,有明确的手术诉求。
该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后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率高,复发率低,深受漏斗胸患儿家长的推崇,我院己成熟开展这类手术方式。
专家链接:
安俊军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至今。
任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专业:小儿外科
擅长:小儿普胸外科,包括胸壁畸形、先天膈肌发育异常、先天性肺-气道畸形、食管疾病、胸部感染性疾病、纵膈肿瘤等。
门诊时间(以公布为准):
周一(小儿外科专家)
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小儿普胸外科专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