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外一科为一位80岁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了外侧切口偏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术前就很担心,就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对身体损伤大,得长期卧床恢复了。没想到他们采用的外侧切口偏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这么小,我母亲手术第三天就下床了,无他人辅助,可自主离床活动,行走自如,活动也不疼了。”患者家属感慨道。
80岁女性患者,在术后第三天,无他人辅助,可自主离床活动,行走自如,自主如厕。
外侧切口偏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原有后外侧入路手术技术熟练后开展的,采用传统的侧卧位,以髋关节外侧做切口,从髋关节前方入路,在保持髋关节后壁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肌肉的损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功能恢复更快、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早等优势。目前,骨外一科已熟练开展外侧切口偏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作为常规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应用到临床中。
外侧切口
关节囊前方入路
科普知识
外侧切口偏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点:
01
该技术损伤小,术中不切断任何肌肉,从肌间隙分离显露髋关节,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02
术后患者需康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03
术后不限制髋关节活动,无需避免屈髋90°或下蹲,术后1-3天即可离床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04
较髋关节前路髋关节置换术更容易完成,可省去术中下肢牵引设备及术中股骨干牵拉器械。
05
可明显减少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与髋关节后路置换术比较,该项技术完整保留髋关节后壁组织,且不切断任何肌肉,在保证髋关节活动度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防止髋关节脱位。
06
手术安全性较传统后路髋关节置换术高。术中不需切断肌肉、不需担心手术操作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不良因素。
适应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需行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术后注意事项:
前路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患者无体位限制,无髋关节脱位发生。
后路髋关节置换手术:
术后需仰卧位,髋关节外展,半年内禁止患者屈髋90°(不能下蹲),防止髋关节后脱位。
相关链接
白玉江
白玉江
骨外一科主任医师、教授;学科带头人;省医疗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层次人才库专家;黑龙江首届“龙江名医”;齐齐哈尔市政府津贴获得专家。
学术地位:
省截瘫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
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省人工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齐齐哈尔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齐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省伤残等级鉴定专家
专业特长:
颈前、后路联合减压固定治疗颈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颈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及测块固定;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脊柱孔镜技术;椎弓根钉系统技术;胸腰段前路减压固定技术;脊柱侧弯矫治技术;经胸腔內或胸膜外神经减压椎体前路固定技术;微创钉棒技术及椎体成形技术;PRP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领先技术:
1.颈椎前后路手术技术;
2.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技术;
3.经胸椎体前路减压固定技术;
4.脊柱结核诊疗及手术技术;
5.脊柱微创技术(钉棒技术、椎体成形技术、后路椎间盘镜技术及纤维环缝合技术);
6.PRP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不连、软组织缺损、肌腱韧带劳损)。
科研论文:
获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资助课题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成果奖9项;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奖7项。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文章15篇;省级刊物13篇。
辛兆旭
辛兆旭
骨外科一病房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齐齐哈尔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市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学术地位:
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考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康医学会颈腰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康医学会人工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促进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齐齐哈尔市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关节镜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
股骨头坏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治疗、膝关节炎治疗、肢体及关节损伤的治疗。
脊柱微创手术;髋、膝关节置换;膝关节镜技术;四肢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手显微外科技术。
科室联系
—
医院让你足不出户看医生
01
手机扫码或长按下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