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冬春交替的气候变化中隐藏着中老年人致命的杀手—脑梗死。
脑梗死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该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及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更易出现,但一些既往健康的人也可能突然发病。
后遗症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
案例分享
今年60岁的郝叔叔是一名建筑工人,平常工地有活干,就在工地忙活;工余帮家里忙地里的活儿,种菜养鸡忙得不亦乐乎。闲暇之余,喜欢打打麻将,逛逛广场,和左邻右里拉拉家长里短,生活虽然忙碌,也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多发性脑梗死打破了郝叔叔平静的生活,虽然经过医生的努力抢救,郝叔叔性命无虞,却不幸落下了脑梗死后遗症:
右侧肢体无力,无法独立进食、穿衣、洗澡以及如厕;
无法独立行走,原来很喜欢的休闲活动逛广场唠嗑被迫中断了;
无法帮家人干农活。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还算“年轻”的郝叔叔以及他的家人并没有被打垮,相反,在郝叔叔做完手术后的半个月之内,家人已经帮他联系好专业康复机构,进入术后的“黄金期”康复!
康复目标
为了让郝叔叔尽快恢复功能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康复团队经和他本人及家属沟通,结合他本人的愿望,制定了如下康复目标:
1.广场距离家里约米,能像原来一样走到那里闲聊。
.生活自理,洗衣服、做饭。
3.能够种蔬菜,干农活。
康复计划
康复团队根据郝叔叔的康复目标,结合其基线情况,为他制定了6次/周的康复计划,包括3次的物理治疗以及33次的作业治疗。
1.针对步态及运动:
?平衡杠内左右腿重心转移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针对力量与平衡:
?利用联合反应诱发右上肢主动运动训练
?仰卧位核心肌群训练
?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由坐到站起立训练
?立位平衡训练
3.针对ADL/IDL床上移动能力和床下移动能力
?ADL训练:穿衣训练、个人卫生训练、如厕训练、洗澡训练
?转移训练:翻身训练、坐起训练、床椅、转移训练、取物训练
4.针对认知能力:
?记忆力训练
?口头动作指令训练
?注意力训练
?视空间执行能力训练
5、针对肌张力
?缓慢牵伸训练
?热敷训练
?拮抗肌运动训练
6.其他: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留意到郝叔叔在肩关节曲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疼痛症状(此疼痛症状在初次评估时未见,由于其本人有驼背习惯,久而久之导致肩胛骨后方肌群无力,右侧肩胛骨下撤,肱骨头向下滑动障碍)。
针对上述情况,治疗师在治疗中对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良肢位进行摆放,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同时对肩胛骨力线进行调整。
康复效果
经过个月的康复治疗,郝叔叔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如可以独立进食、穿衣;在监护下洗澡、如厕以及步行等;在家人的少量帮助下,他又能重新逛逛广场,跟邻居们唠嗑唠嗑了;同时,由于右上肢功能改善明显,又可以帮助郝叔叔达成种蔬菜的愿望啦,由此,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郝叔叔
我在住院期间多亏康复师对我进行作业/物理治疗,我从上肢不能动,不能站立行走到如今肩部可以转动,可以站立行走,对此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在此,我向治疗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郝叔叔手写感谢信)
治疗前VS治疗后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前
右上肢不能动
治疗后
可独立完成穿衣等动作
.关节活动及步态
治疗前
右下肢屈髋能完成1/活动度以下
治疗后
监控下步行
如今,在家人的少量辅助下,郝叔叔又能重新出现在广场,和一段时间没见面的老朋友唠嗑啦!
康复目标基本达成!
健瑞仕总结
每次看到患者从疾病中康复,重新回归生活,我们都会不由自主被感动,尤其是看到案例分享中患者康复前后表现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时更是如此。通过以上案例,我们想告诉各位:
对于脑梗患者而言,要坚持两个必须,两个不要。
1、必须立即到急诊就诊
常常有患者出现卒中症状后希望通过休息、观察等方式缓解,或因等待家人陪同、医院等原因延迟就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康复
医,解决的是急性期的问题,目标以疾病治疗为主;康复以功能改善为目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二者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是同样重要。
3、不要乱服药物,包括包括安宫牛黄丸及降压药。
自行服用可能因药不对症导致病情加重。
4、不要进食
脑卒中患者可能合并呛咳,易出现误吸,进食可能造成严重的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