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5日是第五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疾病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这些关于儿童成长的健康知识,赶紧学起来吧
·疾病预防核心知识动画片·
·家庭中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视力发育异常·
怎样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第一,要进行婚前和优生优育咨询。
夫妇有遗传性家族史,父母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在婚育前应该向有关专家咨询,以避免先天性疾病致残。
第二,要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证足够和均衡的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富含钙、铁、锌、碘与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蛋类、豆类、谷物、海带等。
第三,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产前B超检查可以进行胎盘位置、胎龄的判断及多胎的测定,还可以较准确地测量羊水量,有助于决定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避免异常分娩造成的胎儿损伤。正常的孕期B超检查做1~2次即可,如果没有必要,不要频繁做B超检查。
第四,要避免药物的不良影响。
很多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怀孕后切不可自作主张吃药,生病时应咨询医生是否用药或改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患某些疾病如甲亢的妇女,怀孕后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
第五,要注意维护身体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
如母亲患风疹,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唇颚裂或其他畸形。
儿童定期体检
儿童定期体检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合理安排体检间隔,定期进行体格测量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偏离和异常,并进行矫治和转诊,了解家长在护理和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出生第一年内,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最快,也最容易出现生长偏离或营养缺乏,而且是各种先天异常和发育性疾病筛查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在出生第一年内应接受4次体检,分别在2-3月龄、5-6月龄、8-9月龄、11-12月龄时。满1岁和2岁的儿童每年应接受2次体检,分别在半岁和整岁时;满3岁的儿童每年应至少接受1次全面的体检,一般在每年的3~8月份。
定期体检的内容包括体格测量与评价、健康检查、疾病筛查、喂养及疾病预防指导等,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年要测查1次血红蛋白。
高危儿早期干预
1.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对胎儿或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因素的婴儿。
2.哪些孩子属于高危儿?
母亲怀孕期间患妊高症、糖尿病等任何疾病;
分娩前胎心异常;
出生时窒息、难产、产钳、吸引器助产、臀位产、剖宫产等;
早产、过期产、双胎、足月小样儿;
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宫内发育迟缓儿等;
曾经在新生儿病房住过院和新生儿期需要特殊护理的小儿等;
患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新生儿等。
3.高危儿的潜在危险?
高危儿的潜在危险是脑损伤,可造成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以及视、听障碍等。婴儿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旦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很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4.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宝宝发育异常?
喂奶时不注意人脸、眼球转动不灵活;
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
四肢过度紧张或过度松软;
头往后仰,3个月仍竖头不稳;
3个月还不能抬头;
4个月紧握拳,拇指内收屈曲于掌心;
5个月前臂不能支撑;
7个月不能发ba、ma声;
8个月不能独坐;
12个月不能独站;
视、听反应差。
5.高危儿早期干预内容有哪些?
营养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发育指导:适时进行发育状况评价;
视听训练:注视及追踪红球,与婴儿说话,听音乐等;
运动训练:
被动运动:按摩、婴儿操;
主动运动:俯卧抬头、翻身、爬行、站立和走等;
此外还包括生活能力的训练、社会适应性的锻炼、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教育等。
0-6岁儿童残疾筛查
北京市从年起,结合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对0-6岁儿童开展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儿童,提供转诊救治服务。
(一)视力筛查。通过眼外观检查、光照反应、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和视力检查等,发现视力异常儿童,提供转诊治疗通道。
(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最为有效的措施。主要通过耳外观检查、听觉行为观察和便携听觉评估仪等,对儿童进行听力检查。听力筛查可以发现儿童可能存在的听力损失,帮助耳聋儿童及早干预,回到有声世界,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三)肢体筛查。通过对儿童肢体外观检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等,了解儿童是否存在显著脊柱膨出物、内翻足、肢体残缺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等任何异常体征。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高危因素:女性、臀位、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家族史、伴有斜颈和跖内收、产后采用襁褓包、髋关节有弹响、持续存在的皮纹不对称、母孕期羊水过少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体征:大腿、腹股沟和(或)臀部皮肤纹理不对称、臀部一侧增宽、双下肢不等长、一侧下肢活动减少或持续处于外旋屈曲位置、站姿异常以及步态异常以及单足站立试验阳性等。
(四)智力筛查。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或“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儿童智力筛查。筛查阳性者,需进行转诊。
(五)孤独症筛查。采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及“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孤独症初筛,筛查阳性者,或任何年龄阶段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社交技能倒退的儿童,转介至区妇幼保健机构。
孤独症儿童应尽早诊断并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为6岁以前)对其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