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郑州的孙女士非常着急,家里宝宝脸上忽然长了一个小疙瘩,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暗红色小疙瘩,却被医生诊断为毛母质瘤,这可急坏了孙女士,也给原本快乐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到底什么是毛母质瘤呢?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毛母质瘤在临床上通常有以下特点:
毛母质瘤通常表现为单发的肤色至淡蓝色结节或囊肿,少数情况下可见到多发性损害。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
直径一般在0.5~3cm,直径极少超过12cm(巨大型毛母质瘤),基底可推动。坚硬的结节是其特点,反映这些皮损通常伴有钙化和纤维化以及炎症。
毛母质瘤可发生于有毛的皮肤,但最常发生于头面及躯干上部。
毛母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女性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60-70岁是本病又一个高发年龄段。
本病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恶变率约为2.6%。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
在临床上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头、面、下唇黏膜、颈部及手背部多见,皮损为红,逐渐发展成斑块,疣状增生,有浸润感,表面破溃,渗液,结痂,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浸润性生长的鳞状细胞团块。
外毛根鞘囊肿
含有嗜碱性细胞,其角化时胞核消失,并常有钙化,但囊肿周围层嗜碱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毛囊瘤
瘤细胞中常见囊肿结构,主要由毛囊基或峡部生发细胞组成,囊内可见不同类型角质细胞。
实体型基底细胞上皮瘤
肿瘤细胞团块与间质之间有裂隙,肿瘤细胞团大片坏死,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毛母质瘤要怎么治疗?
毛母质瘤是良性肿瘤,可以采用外科切除术。如果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复发率为2%-3%。如果观察到多发性损害,应全部切除(包括部分正常边缘)以排除毛母质癌的可能。患者手术后应注意保持手术区的清洁干燥,避免牵拉用力,遵医嘱拆线、复查。后期可联合我院浅层X射线和其它激光治疗,减少瘢痕出现几率,修复皮肤外观,让皮肤更加健康完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