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也称牵拉肘,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因儿童桡骨小头发育尚不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当腕、手被向上提拉旋转时,肘关节囊内负压增加,使薄弱的环状韧带或部分关节囊嵌入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之间,取消牵拉力以后,桡骨头不能回到正常解剖位置,而向桡侧移位,形成桡骨头的半脱位。
之所以桡骨小头如此易脱位,还要从它的解剖说起:正常情况下桡骨头的下部有一条环状韧带像围脖一样套住桡骨颈部,因儿童桡骨头发育尚不健全,桡骨头和桡骨颈直径基本相同,环状韧带又比较松弛,所以当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时,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的牵拉,桡骨头便很容易从环状韧带中脱出,此时环状韧带或者部分关节囊便会嵌入肱骨头与桡骨头之间
临床表现:肘部疼痛,活动受限,前臂处于半屈位及旋前位,检查肘部外侧有压痛。患儿可因疼痛而哭闹不止,不敢活动肘关节。
治疗:无需麻醉即可进行手法复位,术者一手握住小儿腕部,另一手托住肘部,以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肘关节屈曲至90度,作轻柔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反复数次,并用拇指轻轻推压桡骨头既可复位。复位成功的标志是可有轻微的弹响声,肘关节旋转、屈伸活动正常,复位后无需固定,以后需注意不可再暴力牵拉,以免复发。
此病多于父母在陪儿童行走或帮儿童穿衣时纵向牵拉儿童前臂时发生,因此家长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牵拉儿童时不可用力过度,并尽可能在用力牵拉儿童时连同儿童衣袖一起牵拉。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了解更多资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