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女,2岁7个月,因“左侧上下肢运动明显落后于右侧”来院就诊。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母孕期因流血诊断为先兆流产,孕34周产,出生体重g。新生儿期易哭闹翻身5个月,坐7个月,1岁时发现左侧上、下肢运动不灵活而在当地诊断为脑瘫,未经治疗,现患儿左侧上下肢运动明显落后于右侧,呈拖曳样步态而来门诊,以脑性瘫痪收治。
1.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
2.康复评定
(1)精神发育评定:精神状态良好,智力良好,无异常行为表现。
(2)肌力评定:右上肢肌力5级,左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3级,腰腹肌肌力4级。
(3)肌张力评定:全身肌张力增高,以左上、下肢为主。左上肢各屈肌肌群,左下肢大腿内收肌群、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增高明显。
(4)关节活动度评定:左上、下肢各大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右肩肢关节°、左侧°、右肘关节°、左侧°,髋外展角右侧45°、左侧20°,腘窝角右侧°、左侧70°,足背屈角右侧20°、左侧-20°。
(5)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卧位、坐位立直反射(+),坐位平衡反应右侧(+),左侧(-),立位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右侧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正常,左侧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亢进。
(6)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①仰卧位:姿势对称,可从左侧仰卧位向俯卧位翻身。②俯卧位:右侧上肢支撑身体,腹爬运动呈非对称模式,只依靠右侧的上、下肢牵拉身体,左侧的上、下肢几乎不活动。③坐位:直腰坐,重心负荷于右侧的臀部,缺乏左侧上肢的保护伸展反应。④立位:体重全部负荷子右侧下肢上,左侧下肢呈屈曲、外展位,足尖站立,不能支持体重。⑤步行时,左侧的肩胛带后退,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位,肘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握拳,不能主动抓物。⑥左侧下肢呈环形步态。⑦患儿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伴有踝阵孪。
(7)其他方面的评定:
1)言语发育评定:能说3个字以上的短句,说话吐字不清,发音不准。
2)辅助检查:脑电图未见异常;CT示:右侧脑室扩大。
3.评定结果
(1)综合结果:智力及精神发青良好,运动发育落后伴有异常姿势运动模式,运动发育龄近12个月水平。
(2)诊断依据:①运动发育落后;②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③姿势运动模式异常④反射异常;⑤精细运动发育落后;⑥语言发育落后。
(3)主要问题:①左侧上、下肢肌张力高,左、右不对称②立位时左侧上肢内旋屈曲、骨盆后移,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尖足;③腹肌无力,躯干向左突出侧弯,腰椎前弯;④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支持能力差。
4.康复治疗目标
(1)近期目标:①姿势对称;②说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2)远期目标:①独走;②实现生活基本自理,满足上学及工作需求。
5.康复治疗
(1)疗程:第一阶段疗程为2个月。
(2)康复治疗原则:①纠正左、右差别,诱发两侧性的活动,促通姿势对称;②促通坐位平衡与重心移动;③增加患侧上、下股的负荷体重及支持能力;④促通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自主运动及分离运动;⑤预防孪缩和变形;⑥促通精细运动;⑦促通和改善语言功能:综合康复治疗。
(3)康复治疗措施:①物理治疗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每日各1次;②作业治疗,每日1次;③言语治疗,每日1次;④按摩推拿治疗,每日1次;⑤参与寓教于乐及玩具图书室活动,每日1次。
6.治疗方法
(1)患儿坐在小方凳上,治疗师位于患儿后方,扶助患儿腰部,使躯干上部尽量地保持中立位,剌激左侧腹肌收缩,促通对称性的坐位姿势。
(2)患儿坐位,治疗师在肩部或腰部从右向左给予压力或压迫性叩击,以增加左侧腹部固有感受器的剌激,促通腹肌收缩,使其利用患侧坐骨支撑体重。
(3)患儿坐在凳子上,两下肢并拢,调节躯干呈对称姿势后,缓慢使体重移向患侧,当左侧肌张力增高时,要从健侧给予压迫性叩击,使左右躯干对称。
(4)促通上肢的分离动作:治疗师可使患儿的患侧肘关节屈曲,使手伸向对侧肩部,做进食、脱衣等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在不出现联合反应的情况下,鼓励患儿用患侧上肢作支撑动作练习,根据患儿反应情况,适当的对患儿给予压迫剌激,做支撑体重训练。
(5)立位训练:当调节躯干、骨盆呈对称的姿势后,剌激左侧腹部使腹肌收缩,促通下肢支撑,防止髋关节外展,逐步使体重负荷移向足部,增加下肢的支持能力。
(6)患儿取四爬位,治疗师在前方(或用玩具)诱导其抬起一侧上肢,举过肩峰高度,训练其双下肢及对侧上肢负重能力;或诱导其后伸抬起一侧下肢,训练双上肢及对侧下肢负重能力。双侧交替进行。提高上下肢负重能力及分离运动。注意:患侧肢体负重训练时间相对延长。
(7)患儿站立稍稳定后,给患侧下肢增加体重负荷,把重心移到左下肢,在剌激左侧腹肌收缩的同时,从躯干上方在肩部给予压迫,使身体重心移到患侧下肢,注意防止发生膝反张,支持时间尽量延长。
(8)患儿坐在小凳子上,患肢在后,健肢在前,可嘱患儿站立起再坐下,反复练习。当患儿完全能站立时,训练患肢向前迈步或上阶梯时,患肢在前,也可以在患儿站立时或用手扶物站立时,治疗师将健侧下肢抬起,用患侧下肢支撑体重,时间可根据情况决定。
7.康复治疗结果经3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由不配合治疗到积极配合。经过以上治疗后,患儿非对称姿势明显改善,上、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髋关节与膝关节分离动作出现,配备踝足矫形鞋行走步态良好。手眼协调、精细抓握、双手配合等精细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运动发育龄已达16个月左右。语言发育较快,发音较前清楚,除模仿语言外有主动语言,理解力提高,能辨别颜色。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患儿出院。
8.患儿的转归出院后按照出院时康复评定所制订的方案,进行家庭疗育及社区康复,3个月为一疗程,定期复查。
REF:实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
加入北京言语-语言治疗师读书会
认知
提高感觉能力,培养感觉能力
训练发声器官的游戏设计
小儿脑瘫站立训练时膝关节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出院后的喂养
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笑”
小儿脑瘫的预后
足外翻步态的主动和被动治疗方法
足内翻步态的主动和被动治疗方法
(如果未通过您的好友请求,是因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