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靖远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骨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医院党委副书记、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3项,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共16项,其中国家建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武汉市及广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发表相关论文余篇。主编或参编《骨科手术学》、《矫形器的应用》等9部专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3项。
杜靖远教授从医57年,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领域成绩斐然,医院骨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硕果累累;她传道授业解惑,德高望重,指导后辈进步成长,桃李满天下;她是严于律己,立足本职,积极奉献的典范;她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楷模。
中南首个小儿骨科创始人
杜靖远,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中医外科医生。也许是受父辈的影响,杜靖远于年考入武汉医学院,年毕医院工作。由此迈出了一个人民医生的坚实步伐。
医院,从书本到实践,走出校门成为白衣天使的杜靖远,深深地感受到所学知识还不适应现代骨科发展的需要。她节衣缩食,攒钱买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浩瀚的书海中吸取智慧和营养。
70年代初期,杜靖医院进修一年。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白天上台看手术,晚上就在寝室整理记录手术过程。一年中,她天天挑灯夜战,以至进修期满,她已整理了十几万字的笔记,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医院创立了中南六省首个小儿骨科,并成立湖北省儿麻矫治康复中心,多次举办全国儿麻矫治培训班、全国脊柱外科学习班等全国性学习班,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她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肢体延长等小儿骨科的疑难病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杜靖远教授(右)为患者诊治
年担任骨科主任后,她积极带领骨科开创多种手术治疗。在省内外率先进行了脊柱侧弯、颈椎病、四肢矫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关节结核、脑瘫、儿麻后遗症等多种骨科关键手术。
急病人所急,待病人如亲人
杜靖远教授始终本着“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热心细致对待每一位患者,凭着扎实的学科知识、认真严谨的从医作风和高度责任心,治愈了无数的骨科患者。她急病人所急,待病人如亲人,亲切温和的风格被口口相传,很多贫困乡村的病患纷纷慕名而来,就是冲着她能真心为病人着想,为他们解除病痛,排忧解难。
不少患者由于患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解除他们的痛苦,杜靖远带领科室开展肢体短缩截骨延长术,使不少患者步入正常人的行列。一位家住汉川的小伙子,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年近30还谈不上对象,后经杜靖远给他施行了肢体延长术,回家后很快成了婚。当他们夫妻双双前来拜谢杜教授时,杜靖远十分高兴。她说:“每治好一位患者,我就了却一桩心事。”
杜教授医德高尚。年3月,一位台商身患骨病,慕名找到杜教授就医,经杜教授精心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台商的骨病治愈了。为答谢杜教授,台商想将珍贵的礼物赠送于她。杜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患者,你有权利得到治疗;作为一名医生,我有义务为你治病。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礼物我不能收。”半年后,这位台商的亲属也因患骨病,再次前来请杜教授治疗。杜教授施展精湛的技术,治好了患者的病。
杜靖远教授(右)和杨述华教授在分析患者影像资料
杜靖远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岗位,热爱骨科医学事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骨科临床医学中。她以身作则,经常加班加点奔走于科室、临床一线、手术室,放弃了大量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年,杜教授不幸患重病,历经了数次手术治疗,仍不忘工作,病情刚有好转,她就恢复了一周三次的门诊和两次的科室查房。她总是笑着说:“能为病人多做些事,就是对我更好的治疗。”
深耕科研硕果累累
杜医院骨科主任期间,狠抓科研,以科研带动骨科全面发展,医院骨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她以生物材料、中西医结合骨科、骨质疏松症等领域为研究方向,在省内率先建立了骨科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实验室。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3项,11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首创或先进水平8项,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共16项,其中国家建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发表相关论文余篇。主编或参编《骨科手术学》、《矫形器的应用》等9部专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3项。
年左右,杜靖远教授与邵增务教授(现任骨科主任)夏志道教授(现英国斯旺西大学)合影
年,杜靖远教授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年开展的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达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同年,骨科与武汉市洪山区疑难杂症门诊部协作开展了“奇应内消膏治疗骨伤痛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获国家星火科学技术银奖。
年,中西结合骨科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开展的“川芎嗪注射液防治屈指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杜靖远教授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大量研究成果,奠定了她在中国骨科学界的重要地位。她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委科技成果评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面对这些荣誉与成就,杜靖远非常平静地说;“我们做的工作与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愿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努力。”
誉满杏林桃李天下
杜靖远不仅对骨科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是祖国骨科医疗人才的导师和领路人。年,杜教授由于学术造诣深,被批准为博士导师,成为同济医科大学第一位骨科学女性博士生导师。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她多年来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她根据不同学员特点,量身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讲义,讲授课程。她十分注重因人施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根据他们不同的起点,逐步让学员掌握骨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经她教过的学员,回到本单位后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在对住院医生的培养上,她更是严格要求,除了手把手的施教手术外,还帮他们逐字逐句地批改论文,深入浅出地分析病例,使年轻医生很快成长起来。
杜靖远教授带教查房
杜教授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人才、青年医师、进修医师余名,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22名,她的弟子们现均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主力。
杜靖远教授(一排中)八十岁生日合影
杜靖远教授曾多次被国家、湖北省、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其中年被湖北省委科教部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年被湖北省高校工委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年被评为“湖北省白求恩式的卫生工作者”、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省总工会优秀女教职工”等光荣称号。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这是杜教授在重病中常说的一句话。杜靖远教授的一生是为祖国卫生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她高尚的品德、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协和人前进。
参考文献
1.《协和风采》.中共同济医院委员会;
2.《医院院史》
3.《大医虽去音犹在,仁心万里泽四方——杜靖远教授生平》.作者邵增务,刘国辉,杨晓霞,谢卯.骨科在线orthonline,.10.6.
4.《大爱如山感动江城——写在杜靖远教授提名“感动江城人物”评选之际》作者刘国辉..01.29.
—END—
监制:孙晖王继亮
总策划:党委宣传部
编辑制作:熊婉婷
审核:聂文闻张玮
点击“在看”,传播协和好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