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均表明,越早的介入康复治疗对脑瘫儿童功能恢复越有益处,而以下几点足以强调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①婴儿时期大脑的可塑性
婴儿大脑强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使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正常来讲,婴儿出生后的前18个月是小儿主要并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他们的整个发育过程当中,这18个月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们拥有最大的学习潜能,与此同时也在调整大脑损伤的程度。
▲图
大脑可塑性(左侧大脑绿色区域逐渐替代右侧大脑受损区域的功能)
②感觉运动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婴儿来说,在他们发育的早期,动作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感觉的刺激以及感觉的输入,而这些刺激和输入则诱发出小儿的动作输出,并给予动作输出指引和帮助。
在早期的发育阶段中,正常的儿童一直在改变修正他们的感觉运动模式和原始动作,适应并逐步发展到更加复杂的功能性动作,例如走路和抓握。而孩子们只能利用他们感受过的那些感觉,经历过的那些周围环境的刺激以及那些记住的事物来帮助他们学习改善这些运动模式。
▲图
儿童早期发育阶段的一些表现
而患有脑瘫的儿童,从一开始他们的感觉运动模式就是反常的,这样他们就只能利用这种错误的感觉运动模式去习得动作。大家可想而知,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些孩子的动作则是反常的。
如果这些反常的感觉运动模式我们不去加以纠正和改善,那么孩子们会为了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去适应这种模式,产生反常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错误的模式得到了强化。经过一段时间,不良姿势和动作就会导致关节的挛缩以及骨骼肌肉结构变形,而大多数情况下,尽早的介入康复则会避免这些问题。
▲图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过程
③儿童心智的发展
感觉运动的缺失会引起儿童心智发育迟滞。许多脑瘫儿童存在感知觉失调,影响了孩子的教育进程,而这些则是由动作障碍导致的缺乏运动刺激引起的。早期通过给予孩子大量的感知觉刺激,让他们产生正常的动作,同时帮助他们去控制和适应这些动作,会很好地避免孩子进一步的心智发育迟滞。
▲图
通过巴氏球不平稳刺激本体感觉引发出孩子维持平衡的动作
④反常的姿势反射活动
脑瘫儿童不仅会表现出持续的原始运动模式和发展不足的姿势反射机制,还会表现出反常姿势活动伴随反常姿势性张力。这些则直接阻碍了潜在的正常姿势反应的发展,例如翻正反应,平衡反应以及许多其他的适应性和保护性姿势反应。
在婴儿时期,反常的姿势反射活动以及痉挛或者手足徐动的症状通常不是那么的严重。因此在早期降低高肌张力,改变反常的姿势则更加快速、更为简单。
▲图
牵拉可以有效的降低肌张力
⑤预防挛缩和畸形
在婴儿时期,除了有可能会出现非脑瘫引起的单侧或者双侧髋关节先天性脱位,通常不会形成挛缩和畸形。但一些早期的指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例如长期的不对称伴随脊柱侧弯的倾向,一条腿比另一条内旋严重,骨盆倾斜伴随一侧躯干缩短,下肢伸展内收伴随踝关节跖屈内翻以及支撑坐位时的脊柱后凸(大家常说的驼背)。早期的治疗则会预防挛缩和畸形的形成。
▲图
站立架的应用可以维持良好姿势
⑥时间因素
在早期,孩子的姿势和动作不是那么的反常,所以尽早介入康复,对脑瘫儿童会起到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起来也相对更加容易。与此同时治疗师也可以给予母亲一些指导,让她们加入到整个康复进程当中,更好地了解照顾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治疗。
▲图
康复过程中家长的辅助
一旦痉挛和手足徐动的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就会花几年的时间来达到原本几个月就能达到的效果。如此看来,早期的介入康复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