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危害
因其发病缓慢而不被重视,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后,机体抵抗力已很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佝偻病患儿如并发腹泻、肺炎,则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特别是胸部骨骼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肺功能。女孩子骨盆的改变长大后会出现难产。
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如坐、立、走等。运动的发育时间都可推迟,或已经会的动作因患此病而使活动能力减退。因此,佝偻病对宝宝的心身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
佝偻病早期症状
1、多汗
佝偻病的症状所引起的多汗是有特指的,不是所有的多汗都是缺钙,白天吃奶时或活动时出汗多是正常的。而夜间睡觉多汗,特别是睡熟以后多汗是典型的佝偻病的症状。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就是宝宝的后脑勺,有一圈光突突的。
2、夜惊
这种佝偻病的症状就是晚上睡觉是突然惊醒、哭闹、甚至尖叫。如果白天或清醒状态下出现的烦躁,那这种佝偻病就不是缺钙引起的。轻微佝偻病患者可能不表现惊醒,只是出现半夜睡不熟,哼哼唧唧、翻来覆去的。
3、头部的变化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4、脊柱弯曲
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5、胸部的变化
(1)肋骨串珠:在胸部两侧,肋骨中间的骨骺部变得膨大,形状如算盘珠。
(2)鸡胸:胸部正中的胸骨向前突出,形状好象鸡的胸脯一样,但突出的程度可轻重不等。
(3)漏斗胸
(4)肋缘外翻:两侧肋骨下缘向外翘起
6、下肢:
(1)“O形”腿(膝内翻):下肢向外,犹如英文字母O。
(2)“X形”腿(膝外翻):向内弯曲,像英文字母X的形状。
(3)“手镯”与“足镯”:腕、踝部膨大。
并且因此造成走路不稳或经常跌跤。佝偻病严重的孩子如稍不注意,还往往容易发生病理行骨折。
佝偻病的病因
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钙质,而钙的吸收和利用必须靠维生素D的帮助,当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就会造成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影响食物钙质的吸收和成骨作用,从而造成佝偻病的发生。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由日光中波长—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3、摄入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从摄入地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如肝类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不能满足身体需要。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后才可被人体吸收。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皆可人工合成,且对人的作用相同。
4、生长过速
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或双胎婴儿体内钙、磷、维生素D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5、疾病因素
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END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