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容易感染,目前还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注意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的孩子。
● 接触孩子前、给孩子更换尿布时、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 孩子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 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及时对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感染手足口病后的治疗与护理
一旦发现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隔离消毒:孩子要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左右。孩子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 注意营养:孩子患病后一般不愿进食,宜给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也不要让孩子吃鱼、虾、蟹等水产品。
如果孩子在夏季得病,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给孩子适当补水和营养,多喝温开水。
● 护理口腔:由于口腔疼痛,孩子会很不舒服,可以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孩子,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 护理皮肤:注意保持孩子的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孩子的衣服、被褥要清洁,防止孩子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孩子,应注意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
● 注意降温:如果孩子发热,要注意给孩子散热、降温。可以通过多喝温水或洗温水浴等方法降温。
关于荔枝导致手足口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某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吃完荔枝发高烧,是由于荔枝浸泡药水后导致的,小朋友吃了还引发手足口病!幼儿园甚至提示:请各位爸爸妈妈近段时间暂时不要买荔枝给小朋友吃,医生说现在的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有弱腐蚀性)浸泡的,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引发手足口病。荔枝真的都是用药水泡的吗?会导致手足口病吗?
真相:荔枝采摘后的确会采用化学试剂浸泡清洗,实际上在荔枝的采摘过程中,用化学试剂泡是一种非常常规的处理方法。化学药剂保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鲜技术之一,不过必须强调的是,荔枝保鲜可不像保存标本那样要用到福尔马林。
为什么荔枝需要这样的保鲜处理?这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容易坏了。荔枝的外壳看起来密实又牢固,但它们其实非常“脆弱”,是最不耐贮藏的水果之一。
有传闻说,药水浸泡的荔枝会“导致手足口病”,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道理。手足口病是由一些肠道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儿童中比较多见,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粪便或受污染的物件等。虽然不排除手足口病通过受污染食物传播的可能性,但这些病原体与处理荔枝的药水没有任何关系。预防手足口病,应注意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同时要教育孩子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小编有话说:
预防手足口,从生活的小事做起才是最好的,宝宝的玩具,用品,玩耍的环境,定期清理消毒,每天勤洗手,勤换衣,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量少带宝宝去碰外面的东西,出外回来一定要洗手。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