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是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帮助患者达到获得健康的目的。
这是一个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科学系统治疗过程,运用听、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等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系统而有目的地改善(治疗)疾病症状或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
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表明了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干预手段,有助于增强大脑关键部位网状结构的神经元连接,提高患者的沟通技能,从而改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人员称,音乐的吸引力是普适的,而且只需利用相对较少的资源,便可在家庭、学校等各类环境中大规模地应用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的形式
被动音乐治疗被动式音乐治疗就是让自闭症儿童聆听事先录制好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他们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使患儿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主动音乐治疗主动音乐治疗是一种由被试者亲自参与活动的治疗,即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参与游戏、演奏、表演等音乐行为,进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音乐治疗的治疗效果
1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治疗中,愉悦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经验,满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感官的开发与统合。比如,在儿童敲打乐器时,视觉上需要专注于乐器,乐器的震动会直接通过敲打物传到他的手上,而震动的声波也会通过空气及地板间接地刺激着他的触觉,这样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强了孩子对节奏的感应,从而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控制。
2促进自闭症儿童注意力发展在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面,音乐的声响直接通过大脑,可以很快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当儿童的注意力差、容易被转移时,可以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设计更紧凑而全面的内容,使听、唱、视、记忆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让孩子的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其各个器官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通过治疗,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逐渐延长注意的持续时间,同时由于有多种感官参与了“注意”的过程,音乐治疗还可以锻炼孩子专注时对各器官分布任务的能力。
3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肢体的协调打击乐器是音乐治疗的工具之一,自闭症儿童往往对玩具等实物很感兴趣,却无法恰当地使用,且动作协调能力差。给儿童制定音乐治疗计划时,可考虑这些特点,利用双响筒、沙锤、碰铃等乐器的敲打,在聆听节奏感强的音乐的同时,教他使用打击乐器的方法,丰富儿童的感官刺激,让他在有规律和特定的音乐治疗情境中发展出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动作。通过这一项训练,可改善儿童肌肉控制力和肢体协调性,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技能和身体本身的活动力方面也会有较大的进步。
4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音乐能够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可尝试把儿童融入小组治疗,首先采用可视音乐治疗仪引导孩子们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播放特别安排的视频(如儿童的日常表现,语言和非语言的喜怒哀乐表达等),引导孩子尝试表达出兴奋、沮丧、快乐和生气的情绪。
另外还可以为孩子们设计简单的音乐剧排练和表演,鼓励儿童角色扮演,体验生活的同时,增进与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5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技能的发展语言发展不单是听到与听不到的问题,还牵涉听力辨别和听觉理解的能力,而音乐治疗与这项能力训练存在相关性。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特殊儿童来说,此项训练起到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治疗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按节奏讲话,用旋律记忆歌词。通过歌咏和童谣的模仿学习,儿童的语言清晰度可以得到提高,词汇量也会有所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接收性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6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音乐治疗活动可帮助特殊行为合理化。如果孩子多动且不听指令、易烦躁,但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好,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不一样的互动方式,如唱问候歌、学习等待、分享、与他人互动、眼神接触等。
通过长期的音乐治疗,情绪可有所改变,能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性学习行为和良好的自信心,并从他控变成自控,由注重自我到注重整体活动和他人行为。
除了自闭症儿童以外,音乐治疗还可用于中度以下智障、脑瘫、多动症、社交障碍、言语障碍等特殊儿童。规范、科学、适合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的音乐治疗可协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语言能力、加强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能力,为孩子们的康复传递了希望。
刘士东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