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也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通常分为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完全脱位三种情况。
在婴儿期发生半脱位、尤其是全脱位,会表现为大腿及臀部皮纹不对称,肢体不等长,下肢活动少等。若不及时治疗,开始行走后,会呈现跛行步态,患肢短缩畸形。双侧同时脱位者会出现“鸭态步”。但对于单纯髋关节发育不良外观一般不会有特殊表现。
0-6月龄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通过有经验的儿童骨科医生经过查体、查看臀纹、双腿长度等进行新生儿筛查发现。对于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可通过髋关节B超最终诊断。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英国医疗咨询委员会(SMAC)建议所有的新生儿都应纳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筛查,并强调多次检查,包括出生当天、出院时、6周、6—9个月和开始行走之后。根据我国年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诊疗指南(0~2岁)》推荐对所有婴幼儿进行DDH临床筛查,出生后4~6周为筛查的重要时间点。对临床体格检查阳性或存在DDH高危因素者(臀位产、阳性家族史和怀疑髋关节不稳定)选择性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手段,对有医疗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超声普查。
很多家长对检查结果一头雾水,但由于门诊医师工作量很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释太多,家长的理解也只能局限在有问题和无问题之间选择。如果有问题,到底问题多大?这个是家长最揪心的事。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根据B超检查结果判断宝宝髋关节发育情况?
首先了解下B超检查报告单给出的结果有哪些。髋关节超声检查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主要包括Harcke检查法和Graf检查法,我们临床普遍使用的是Graf检查法。
Graf检查结果共分四种类型,即GrafI、GrafII、GrafIII和GrafIV(有人又叫D型)。其中GrafI属正常髋关节类型,家长不必担心。GrafII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根据轻、中、重严重程度又分为IIa、IIb、IIc3种亚型。GrafIII为髋关节半脱位(根据严重的程度也存在亚型),从病情程度上讲比II型严重。GrafIV为髋关节全脱位,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顺便提一下,B超加长由于技术和主关因素,其准确率为90%,因此报告结果为GrafI型,也就是正常的,到宝宝半岁后最好在做一次X片的坚持,已防止漏诊。
不同类型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大部分6月龄以内的髋臼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的婴幼儿可通过佩戴儿童髋吊带即可得到治愈,即双髋保持屈曲和外展的方式即可复位,并逐渐治愈,无需任何外力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我们会在随后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我国年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诊疗指南(0~2岁)》一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