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前段时间在微博收到一条网友关于尿床问题的求助信息。今天就转载一篇文章,来说说虽然是小概率,但大家还是有可能遇到的这个问题。
本文的原作者是预防医师望思,她是某市疾控中心的主管医师。在她内容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些改写和补充。
万一孩子尿床,你需要知道的
尿床和遗传因素、生长发育状况、膀胱大小、夜间产生小便的多少、很难从深睡中醒来、起夜意识等因素有关。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
——数据来源:《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
什么是遗尿症?根据专家共识,儿童夜遗尿(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诊断要点包括:
①患儿年龄≥5岁
(5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应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
(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
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从诊断要点可以看出,偶尔的尿床或者宝宝比较小的情况,不能称之为遗尿症,所以不要过于担忧。
来源:
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会给孩子和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少部分情况会持续到成年,所以专家共识中提到,一旦确诊需要尽早进行治疗,不要“观望”。
确诊遗尿症,该怎么办?
具备了以上3个诊断要点,基本确定了是儿童夜遗尿。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1.首先需到小儿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
2.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3.进一步明确诊断,以排除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这段也出自专家共识,真的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排除身体原因。上次看到网友留言中有提到,一些比较大还尿床的情况和“脊柱裂“之类的身体原因有关系。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有些夜遗尿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下面的内容是结合专家共识写的。
1.了解基本信息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不应对其进行责罚,而且家长过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