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2个月就可以抬头了。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宝宝的头就可以抬起来,竖立抱的时候,宝宝的头也有一定力量可以支撑抬起。如果宝宝满3个月后仍然不能抬头或者如果满7个月的宝宝仍然不能坐立,且感觉宝宝双下肢力量不够,就需要到儿童康复科医生那里排除相关的疾病,如脑性瘫痪或者其他的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般可以按时抬头、坐立的宝宝,到了10个月大时,就应该学会站立,到12~14个月时,一半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扶着走路了,或者至少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但有的宝宝在这个月龄时,仍然不能站立,或者站立十分困难。这个时候,父母就有些担心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宝宝不能站立或走路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下帮宝宝学会站立的过程是否恰当。
一开始,不能着急,要扶着宝宝站立,也许需要重复很多次。然后,感觉宝宝在扶着的情况下站立稳当了,将宝宝放在有扶手的地方,将宝宝的双手放在扶手上面,比如沙发、软凳子、学步车,慢慢消除宝宝对单独站立的恐惧。之后,将一根宝宝可以握住的小棒的一头给宝宝,另一头自己牵着,让宝宝有安全感。最后逐渐拿去宝宝身边的东西,这样宝宝一般就可以单独站立了。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可以先牵着宝宝走路,然后,放手让宝宝迈出人生独立行走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宝宝适应得比较快,有的比较慢。有少数的宝宝可能要到15个月左右才能独立行走,都属于正常。
如果发现宝宝的确不能站立,或者站立后不能行走,就需要尽快就医,排除一些可能的问题,如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如果有问题或者诊断为某种疾病,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文图:运动障碍康复三科王思佳
编辑:赵曜宇
校对:袁俊英张利红
审核:朱登纳吴金凤
郑大三附院(省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