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王奶奶,女,75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术后第三天,突发左肩关节疼痛难忍。经询问发现王奶奶术后因为怕电极脱位,左侧肢体一直制动,肩关节未活动,造成了左肩关节粘连、肩周炎。细问才得知:医生护士分别在王奶奶术后前来告知:你手术侧的胳膊不能过度活动,否则可能发生电极脱位。
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适应证的拓展,起搏器的植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由于植入器械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如穿刺并发症、电极脱位、囊袋出血、囊袋感染等的发生数量则呈相对下降。但切口疼痛及恐惧心理、患者高龄、专科医师过于强调术后制动而导致患者术侧肩部制动时间增加、宣教不及时、不规范等,以致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术侧上肢功能障碍,即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情况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能不能活动?护士又该如何教会患者正确的活动方式呢?经研究证明,早期运动干预能有效预防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早期正确的运动康复不会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2]。一、正确指导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时机
1术后12小时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向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或左侧肩关节大幅度运动,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3]。
212小时后可将床头摇起30°,24小时可下床活动[4]。
3术后健侧上肢及双下肢(如无伤口)即可活动。
4术侧上肢制动2小时,2小时后可适当活动腕关节及肘关节[5]。
524小时后病人可用术侧上肢进餐。和管理。
二、正确运用图式康复操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前屈运动(在心电监测下进行)
患者双肘关节伸直成平行状,缓慢朝前抬起后放下,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2]
术后第2天:后伸运动(站立状态)
患者双上肢自然垂放于两侧,逐渐往后摆动手臂并回复,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
如病情不允许站立,可用术肢摸同侧耳朵。
术后第3天:外展运动
患者双上肢外展,慢慢向上抬起后放下,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如病情不允许站立,可用术肢摸对侧耳朵。
术后第4天:内旋运动
患者双上肢自然下垂,以肩为轴心,往内转动肩关节,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
术后第5天:外旋运动
患者双上肢自然下垂,以肩为轴心,往外转动肩关节,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
术后第6-7天:摸对侧耳朵
患者上肢缓慢抬起,绕过枕后摸对侧耳朵,每天2~3次,每次5~10min,重复进行10-20次。
三、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上述功能锻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疼痛及耐受程度选择运动次数及持续时间。
2术侧上肢只能在45°范围内活动,不能过度上举及外展[3]。
四、教会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的方法
1出院后患者在家可继续按照上述运动方案循序进行功能锻炼。
2起搏器植入术后三个月内,一般日常活动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也可以。
3但是类似下面这3种幅度比较大的动作,就不建议做啦[6]。
4三个月后,患者可以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也可以去旅行。
5仍然建议尽量避免打网球、拔河等剧烈运动。
总之,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既能够使宣教内容更形象、直观,又能够适合不同人群,因宣教内容的通俗易懂,保证了实施健康教育的同质性[7]。相信,以后像王奶奶一样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不敢活动的人群会越来越少。
医院
(余晨姚冲)
参考文献
[1]漆红梅.运动康复训练操对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18(12):86-88.[2]陈小燕,吴巧元,林海亚等.肩关节被动运动对起搏器术后肩周炎的影响研究.护理与康复..1(17):10-13[3]陈利军,陈霞.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2):-[4]杨晓敏,赵晓倩,过庆华等.改良卧位对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影响与观察.护士进修杂志..8(32):-[5]王娟.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的护理.临床合理用药..9(7):-[6]许婷婷.性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护理研究..5(10):-[7]杨叶秋,杨佳汉.视频宣教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7(02):50-51.精彩内容推荐:
收藏!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心肺复苏后关键“三阶段”的护理要点